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5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2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高层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高层建筑可以有效的缓解我国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状况,并且还可以大幅度的节省投资;目前,高层建筑的功能和用途越来越多,比如在高层建筑的下部会设置一些商店或者酒楼等,但是高层建筑的上部却是沿着轴线布置的一些住宅、办公室等等,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更加的舒适和方便.在这种上下分层的状况下,就需要设置一些转换层,从而满足相关的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2.
传统锅炉燃烧风量基于风、煤配比的概念,根据燃料量进行前馈粗调,再基于排烟氧含量的偏差进行反馈细调,燃料的调节会作用到风量的控制。智能发电技术的发展需要对现有燃烧控制的基本方法加以创新。燃煤发电机组控制的本质是负荷控制,即根据负荷指令控制从燃料化学能释放到汽轮发电机做功发电的各个能量转化环节。笔者分析了不同煤种燃烧产生相同的热量(对应大致相同的能量水平以及机组的发电功率)所需的理论空气量基本不变,该结论与目前国内外相关权威技术著作中的结论相符。因此提出用"风碳比"的概念代替"风煤比",即一定空气量与完全燃烧的碳量的比值,"风碳比"(质量比)约为11. 5,该值对不同煤种大致均为常数。并进一步提出了空热当量的概念,即在受限空间(炉膛)内任何煤种连续稳定燃烧每千克空气释放的热量,约为定数3. 01 MJ/kg air。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主要根据负荷的变化对锅炉总送风量进行控制,相同负荷下的总送风量控制可基本忽略燃料变化的影响。锅炉燃用煤种改变后,若锅炉效率下降,需燃料在炉内产生更多的热量,因而需增加锅炉送风量。本文的风量控制理念已在一台300 MW燃煤四角切圆燃烧发电机组上得到了成功应用,从2017年8月投运到现在,投入率超过80%,为实施风、煤独立解耦锅炉燃烧控制新策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4.
针对某台410t/h锅炉多次发生的灭火事故.通过进行灭火诊断试验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部分给粉机入口挡板开度过小,导致这些给粉机在一定转速下出力不稳定,以及给粉机出力较大时风粉混合物温度偏低等。通过调整,锅炉炉内燃烧稳定,燃用贫煤时,220t/h负荷不投油连续稳定运行4h,运行中未再发生类似原因的灭火事故。  相似文献   
5.
燃煤锅炉炉膛断面温度场可视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一台300MW燃煤锅炉上进行了炉膛断面温度场可视化实验研究,采用炉膛燃烧数值模拟程序计算沿炉膛高度平均颗粒容积份额的变化,计算出温度场重建所需的辐射参数,由火焰图像重建的炉膛温度场结果表明,燃烧器区域之上某一个断面的温度场呈现典型的单峰分布特征,且其偏料情况与电厂运行经验基本一致;250MW负荷水平下的最高温度比200MW负荷水平下的最高温度高约80K;断面温度场可视化结果刷新一次的时间不超过5s,满足在线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浙江乐清电除尘器总厂生产的ZFAA4*35M-2*88-125型电除尘器在运行过程中常因电场内阴极芒刺线断裂造成短路。  相似文献   
7.
青山热电厂300 MW机组锅炉燃烧器改造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湖北省青山热电厂300MW机组锅炉燃烧器改造的情况。改造后的试验及运行情况表明,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具有燃烧稳定性好,低负荷稳燃功能强,NOx排放量低等特点,能够满足电网调峰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针对燃烧器改造和锅炉燃烧调整试验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尧平  娄春 《热力发电》2003,32(10):38-40,55
通过试验得到屏式再热器的壁温分布,分析试验结果找出超温的再热器管。结合锅炉炉膛出口水平烟道的烟温分布,认为超温主要为水平烟道烟温偏差所致,对此提出了更换材质、加大三次风的反切角度、增加FF层二次风的反切等改进和运行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9.
刘尧平 《湖北电力》1998,22(1):39-40
从分析300MW机组锅炉烟道磨损原因入手,提出了将水平烟道与垂直烟道连接处采用圆弧形钢板连接,在拐弯处加装导板及改进烟道水平段等改造措施,并论证了其行性,取得了降低烟道磨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