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6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煤化工产业存在的"煤头水尾"制约难题,提出采用水煤浆气化技术耦合消纳褐煤(末煤)和废水的思路。对某代表性煤制合成天然气示范项目(SNG)固定床气化装置的5组褐煤及8组废水(W1~W8)、参照组去离子水(W0)进行了组分分析和直接制浆试验,并开展了水热处理制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褐煤固定床气化废水有机质和盐含量总体较高,W8固含量达35.1%。褐煤直接制浆时,W1~W7所制水煤浆浓度介于46%~53%,与W0的制浆效果相当,W8所制水煤浆的浓度低于45%;褐煤经300℃水热处理后,分别采用W0和W4的制浆浓度总体超过58%、56%,比直接制浆浓度提高5.5%~11.7%(绝对值),满足水煤浆气化需求。本研究思路有利于耦合利用褐煤与废水,进而拓宽褐煤(末煤)的应用范围和促进废水的资源化、减量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具有液相和固相双向转化机理为主导的类固相体系合成方法,合成了NaY分子筛.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低温氮气吸附-脱附技术对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NaY分子筛结晶好、无杂晶、晶粒规整.与普通水热合成体系相比,类固相体系合成方法具有投入产出比高、硅/铝比高、单釜产率可提高200%的优点.结合合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初步探索了类固相体系合成NaY分子筛的晶化机理.  相似文献   
3.
针对采用内蒙古某矿褐煤制浆存在浓度低(49.0%),无法满足水煤浆气化炉正常开车需求的现状,通过对制浆温度、添加剂及粒度级配的优化研究,确立了褐煤提浓制浆工艺条件,并应用Aspen Plus软件模拟提浓前后水煤浆气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的粒度级配方案,选用质量分数0.5%改性萘系添加剂复配0.4%降黏助剂,在50℃下制浆,褐煤水煤浆最高浓度可达54.1%,相比优化前制浆浓度提高5.6%;提浓后水煤浆的合成气产量、冷煤气效率模拟指标分别为78.07%和70.25%,显著优于现场煤浆相应指标。  相似文献   
4.
以乙二胺(EDA)为模板剂、粗孔硅胶或白碳黑为硅源,在水相极浓体系中合成了高结晶度ZSM-35沸石。利用XRD、SEM、IR和TG-DTA等仪器表征了该法合成样品的物理化学特性,并详细考察了模板剂的用量、晶化时间等因素对合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该法合成的ZSM-35沸石模板剂具有EDA用量少、晶化时间较短和所得沸石结晶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6.
用硼硅玻璃作承载体; 在分别制备和表征了MFI结构的微孔膜材料和SBA-2六方介孔材料膜的基础上; 首次制备出结构为MFI/SBA-2的微孔-介孔无机复合功能膜材料; 并利用XRD、TEM和电子衍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进一步探讨了复合膜的成膜机制; 指出了微孔-介孔复合膜在分离和催化方面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FCC汽油吸附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康善娇  窦涛  李强  鲍晓军 《化工进展》2005,24(4):357-361
综述了国内外FCC汽油吸附脱硫技术在吸附材料和吸附工艺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分子筛类吸附刑、金属氧化物类吸附刑、活性炭等其他吸附荆;评述了吸附脱硫的IRVAD工艺、S—Zorb工艺、LADS工艺、SARS工艺。  相似文献   
8.
以大唐多伦煤制烯烃项目Shell气化炉为研究对象,基于Gibbs自由能最小化法,通过反应平衡限制和热损失修正,建立了Shell褐煤气化平衡模型,计算结果与运行数据吻合较好。同时,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对气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2载气流量和氧煤比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特别是氧煤比可以明显改变气化温度和产品煤气组成,随着氧煤比的增加,气化温度升高,有效气(H2+CO)组成先增加后减小,针对所用气化煤种,分析得出最佳氧煤比为0.76。  相似文献   
9.
在合成Naβ沸石的基础上,采用固相离子交换方法制备了Cu(Ⅰ)β沸石吸附剂,将其首次用于噻吩类硫化合物的吸附脱除研究。考察了交换温度和铜源CuCl的用量对Cu(Ⅰ)β晶体结构和离子交换程度的影响,得到了合适的交换温度和铜源CuCl用量范围。以噻吩硫为模型化合物,比较了Cu(Ⅰ)β,Naiβ,Hβ,Cu(Ⅱ)β沸石的吸附脱硫效果。结果表明,Cu(Ⅰ)β对噻吩的吸附脱除率最高,120min时达到95%,表现出对噻吩较强的吸附能力。进一步研究表明,Cu(Ⅰ)β沸石的穿透硫容达到0.144mmol/g,饱和硫容达到0.397mmol/g。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