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纳米磁性微球对人血浆抗体的特异性分离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嗜硫磁性纳米微球,磁球粒径较小,具有灵敏的磁响应性。经嗜硫性配基(2-巯基噻唑啉)修饰后,在pH=4.0的低浓度柠檬酸缓冲液中可特异性吸附免疫球蛋白G,并实现了在较低盐浓度下被吸附抗体的有效脱附,在吸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单分子层吸附过程。在分离过程中几乎不损伤抗体的生物活性,所分离抗体的生物活性高于99%。磁性微球的平衡吸附量为53.04mg/g,相比于微米级磁性微球的平衡吸附量(3.1mg/g),提高了17倍。  相似文献   
2.
乙二胺改性聚合物磁性微球吸附CO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悬浮聚合法制各聚合物磁性微球,并用乙二胺对其进行改性,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的Co^2+的吸附和脱附行为。结果表明,磁性微球的粒径在1到6um之间,并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微球在pH=36之间对Co^2+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其最大吸附蒸达到50.0ng·g^-1。在0.1M H2SO4水溶液中、98%以上吸附在微球上的钻离子可以被有效地脱附下来。Langmuir方程很好地拟合了磁性微球吸附钴离子的吸附等温线,磁性微球吸附钴离子时发生较多的是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大分子表面改性剂添加到聚烯烃基体中时接触介质的诱导作用和聚烯烃基体结晶的异质排斥作用及其相对分子质量、链节的柔顺性和与基体的相容性对其表面富集的影响。提出大分子表面改性剂设计合成的基本原则:化学结构和使用环境相匹配、憎水基功能团和亲水基功能团相适应、使用效率和功能持久性相平衡。介绍了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合成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ATR-FTIR法分析聚乙二醇组分在聚乙二醇/聚乙烯共混物薄膜中的组成和结构,建立了以峰面积比为测试基准的扩散方程,描述了聚乙二醇组分在聚乙烯基体中的迁移扩散行为,计算了140℃退火处理时,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组分在聚乙烯基体中的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5.
用微悬浮共聚合技术实现了二乙烯基苯与醋酸乙烯酯单体对亲油性Fe3O4纳米粒子的充分包裹,制备出超顺磁性的聚合物微球,研究了分离人血清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的粒径为0.6-20μm,磁性微球的含量高于24%,饱和磁化强度为16.7 emu/g.通过充分的水解反应,在微球表面形成丰富的羟基,并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在磁性微球表面偶联嗜硫基团(乙烯基砜和巯基乙醇).用嗜硫性磁性微球直接从人血清中分离免疫球蛋白G,表现出明显的特异性吸附行为,在分离过程中,吸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盐依赖性,硫酸钠能有效促进其特异性吸附能力,这种吸附行为对温度比较敏感,在低温条件下吸附能力和分离效率皆降低,利用磁性微球技术的抗体纯化过程,工艺条件简单,分离条件温和,抗体纯度较高,在规模化分离抗体方面表现出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悬浮聚合技术,以二乙烯基苯、醋酸乙烯酯为单体,制备了微米级的顺磁性的聚合物微球,磁含量高于24%,饱和磁强度为16.7emu/g,平均粒径介于0.6~20μm,并在其表面修饰二乙烯基砜和2-巯基苯并噻唑。所制备的磁性聚合物微球,在低盐浓度下,依靠配基对抗体的电子-供电子(EDA)效应,可以实现磁性微球对人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G(IgG)的特异性吸附行为。在解吸附过程中,洗提液中的盐种类对分离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温度对其吸附行为的影响较小,整个分离过程可以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利用这种嗜硫性磁球分离技术,条件温和,效率较高,分离出的抗体纯度较高,且生物活性没有损失。  相似文献   
7.
应用变角ATR-FT-IR光谱检测了聚乙二醇/聚乙烯共混物薄膜不同深度表面层中聚乙二醇组分的浓度梯度分布;利用扩散方程描述了聚乙二醇组分迁移扩散行为,并明确了扩散方程适用的基本条件;利用扩散方程拟合了扩散行为所产生的浓度梯度,进一步通过变角ATR-FT-IR光谱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论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小波域的图像盲水印算法。此算法根据人类视觉特性,提出在宿主图像小波域二级分解的子带LH2、HL2以及LL2的适当系数分别嵌入水印,以达到优势互补。水印的嵌入采用量化调制的方式,使水印实现盲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案算法简单,量化间隔易调,具有良好的不可见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