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7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目前传统化学交联绝缘料中交联剂含量过高的问题,通过添加助交联剂制备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绝缘料,探讨助交联剂对材料凝胶含量、焦烧性能、热延伸、力学性能及介电性能的影响,分析助交联剂的交联机理,并对含助交联剂的绝缘料、传统绝缘料和进口绝缘料进行性能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助交联剂的加入可以明显降低过氧化物交联剂的用量,并使绝缘料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热延伸、凝胶含量和抗焦烧性能,有助于提高绝缘料和电缆的生产效率。由于制备的绝缘料在硫化交联过程中产生的极性交联副产物减少,使得绝缘料的介电性能有所提升。助交联剂的加入可以提高过氧化物自由基寿命和聚乙烯的交联效率,延长绝缘料的焦烧时间,提高绝缘料及电力电缆绝缘的生产效率。含助交联剂的绝缘料与传统化学交联绝缘料的性能相当,可满足电力电缆绝缘的性能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绝缘料的长时间稳定挤出,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抗氧剂含量的交联聚乙烯,研究了不同含量的抗氧剂对交联聚乙烯抗焦烧性能的影响,同时对交联聚乙烯的力学性能、电气强度、介电特性和热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随着抗氧剂含量的增加,交联聚乙烯的扭矩逐渐降低,同时交联聚乙烯发生交联的时间缓慢增加,材料的抗焦烧特性得到...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本所的扭矩扳子检定仪,结合JJG707-2003《扭矩扳子检定规程》的要求,对扭矩扳子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4.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220 kV高压交流电缆用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预混料,采用后吸收法工艺制备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研究了国产高压交流绝缘材料与同电压等级进口材料在杂质含量、力学性能、体积电阻率、热老化性能、加工工艺性能等方面的差异,发现相关问题及差距,对国内高压电缆材料研发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直流输电工程输送电压和输送容量的增大,饱和电抗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和损耗变大。因此如何解决结构散热问题,成为保证设备安全和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针对当前饱和电抗器封装用环氧树脂材料导热率低的技术瓶颈,阐述了研制同时具备优异电气绝缘性和填充型高导热环氧树脂材料的可行性。基于填充型导热材料的导热机理和导热模型,讨论了填料种类、粒径分布、微观形貌和填料复配技术对材料热导率和绝缘性能的影响,并对未来高导热环氧树脂绝缘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采用后吸收法制备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利用凝胶试验、拉伸试验、热延伸、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交联聚乙烯绝缘料的性能并分析其存储安全性。结果表明:可交联绝缘料中抗氧剂的适宜用量为0.2%~0.3%;随交联剂浓度增长绝缘料凝胶率增加,抗拉强度、热延伸性能得到提高,断裂伸长率下降;因国产树脂结晶度较高,导致国产聚乙烯绝缘料的存储安全性弱于进口料。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电磁车的自动寻迹,设计了一个基于电磁检测的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三个"一"字排列的电磁线圈,检测埋在路径中心的通电导线进行定位,通过特定算法使智能车能够自动寻迹。系统以飞思卡尔系列kinetis 60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用运放Max4451对感应电压进行放大,BTS7960作为电机驱动芯片。实验表明,该控制系统能够有效控制智能小车沿着设定路径稳定运行,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尹立  杨威  张翀  张卓  陈新  李维康 《塑料》2016,(4):32-35,49
通过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和注塑成型工艺制备了短切纤维增强高温尼龙和短切纤维增强聚苯硫醚2种复合材料,对2种材料在不同玻纤用量下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吸水率和介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玻纤的加入能有效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变形温度,对材料的介电性能影响显著,其中,HTPA/GF的力学及耐热性能优于PPS/GF,但介电性能低于PPS/GF,2种材料各性能均满足中压开关设备固封极柱包封材料的主要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两种新型500 k V直流电缆用交联聚乙烯(XLPE)材料的直流电气强度、空间电荷特性和电导率与温度及场强的关系,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结合材料的微观结晶形态对绝缘性能差异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两种材料的直流击穿特性几乎相当,特征电气强度均大于500 k V/mm;两种材料均具有较小的电导率-温度系数,其中2#材料的电导率-温度系数为0.048/℃;30 k V/mm场强下,两种材料中几乎没有发现异极性空间电荷的积聚,1#试样在正负极附近出现同极性电荷注入,而2#试样主要在正极处存在同极性电荷注入。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