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无线电   7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期间利用重庆市大气超级站的黑碳和NOx观测数据,分析了黑碳气溶胶浓度的变化特征及与NOx的相关性,并利用气象轨迹模式(HYSPLIT4.9)及Traj Stat软件,模拟了秋冬季节BC和NOx的传输轨迹。结果表明,观测期间BC日均浓度范围为1.32~11.54μg·m-3,秋冬季日均浓度均值为5.82±2.87μg·m-3。秋冬季BC和NOx相关性较好,呈显著正相关。轨迹模拟结果显示,秋冬季BC和NOx污染主要以本地为主,其次来自临近的湖南贵州地区,少量来自北方和西南方,BC与NOx的传输来源大抵相同。  相似文献   
2.
钟杰  翟崇治  余家燕 《广东化工》2015,42(5):185-186
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化学组分的分析方法做了简要的介绍,PM2.5的化学组分主要包括水溶性离子、无机元素、有机碳和元素碳,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便于在研究中选取更简单有效的方法,并展望了PM2.5中组分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3.
对重庆环境在线监测设备现场情况的调研,发现种类众多,主要分为水、气、声三类,大多为国外进口设备又分属于不同的仪器厂商。通过分析前端采集系统的架构,提出更为适合的方案,对改变通讯结构的方案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以期对日后各地开展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能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于 2015 年 12 月–2017 年 7 月在重庆城区和远郊站点采集气溶胶样品, 系统研究了该地区气溶胶中棕色碳 (BrC) 吸光特性的时空分布和影响因素, 并评估了 BrC 的辐射吸收贡献。研究结果表明, 该地区冬季 BrC 在 405 nm 的吸光系数 b405,BrC、吸光贡献和单位质量吸光效率均值分别为 (13.0±9.0) Mm−1、 (24.5±6.1)% 和 (0.9±0.2) m2·g−1, 分别是夏季的 11.3、 2.9 和 3.4 倍。城区站点 (YB) 夏、冬季 b405,BrC 值分别为远郊站点 (JY) 的 2.8 和 1.8 倍, 但冬季 城区站点气溶胶吸光指数 E 值和 BrC 在 405 nm 的吸光贡献 [(1.2±0.1) 和 (16.7±5.9)%] 低于远郊站点 [(1.6±0.2) 和 (32.3±6.3)%]。 b405,BrC 与污染源示踪组分的相关性分析表明, 夏季 BrC 吸光特性主要受二次有机气溶胶 SOA 生成的 影响, 而冬季的主要影响来源于生物质燃烧、燃煤和 SOA 生成。与夏季不同 (p > 0.1), 冬季 b405,BrC 与 NH4+、 E 与 NO3− 和 NH4+ 质量分数均显著相关 (p < 0.001)。冬季 E 与 φ 的拟合关系与生物质燃烧模拟结果相似, 表明生物质燃 烧是影响冬季 BrC 吸光特性的主要一次源, 而二次源主要是有机物与 NO3−、 NH4+ 发生的老化过程。重庆冬季 BrC 在 405∼980 nm 和 405∼445 nm 的辐射吸收贡献分别为 (29.1±5.8)%、 (60.8±13.7)%, 约为夏季的 2.9 和 3.2 倍, 表明冬 季 BrC 的辐射吸收贡献显著, 尤其是在短波段范围。  相似文献   
5.
6.
简要介绍了激光雷达分类、偏振米散射激光雷达系统及其应用领域.通过偏振米散射激光雷达在重庆大气监测中的应用,对云层和PBL高度进行了探测,同时结合能见度、气象五参数、PM10、PM2.5和后向轨迹数据,对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2月18日晚上高空的云层造成降雨;2012年4月5日至2012年4月9日的PBL高度主要集中在400m至600m;2011年12月1日至2011年12月5日这段时间段内的两次污染过程:一次是由于二次污染造成;一次是由于区域污染物传输造成.  相似文献   
7.
利用SOF-FTIR监测重庆晏家工业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光化学污染物的主要前体物,是影响城市和区域大气质量的重要污染物。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VOCs种类、来源和污染特征复杂,测量中存在许多未知因素,且一直缺乏便捷和快速的监测手段。利用基于太阳直射光的车载太阳掩星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Solar Occultation Flux-FTIR,SOF-FTIR)快速扫描长寿晏家工业区并进行实时VOCs监测,获得其垂直柱浓度,大多浓度最大值位于10~60 ppm·m区间,且该工业区易形成局地污染汇聚。  相似文献   
8.
2013年11月25日至12月9日,利用大气超级站ALS300型偏振Mie散射激光雷达对重庆主城区大气进行了连续探测,分析了持续污染期间的大气扩散条件及大气颗粒物时空分布等探测结果。分析表明: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减弱,极差的扩散条件,以及稳定的大气层结等多重因素导致大气颗粒物持续累积,能见度持续恶化;持续污染期间PBL高度较低,基本维持在150至400m之间,且几乎无明显变化,整个污染带在0至400m的高度范围。  相似文献   
9.
在重庆市大气污染区域输送通道上设置龙市站、超级站、南坪站三个观测站点,利用基于被动DOAS技术的MAX-DOAS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对SO2和NO2垂直柱浓度进行连续探测,实时获取两种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和区域性输送过程,并将MAX-DOAS探测结果与当地API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探测结果显示,龙市站、超级站、南坪站NO2垂直柱浓度均值分别为5.90×1015、18.96×1015、17.82×1015molec./cm2,超级站最高,龙市站最低;SO2垂直柱浓度均值分别为16.46×1015、18.35×1015、55.56×1015molec./cm2,南坪站最高,龙市站最低;分析研究表明,NO2受本地交通排放源影响为主,SO2则受周边工业污染源排放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