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为囊材、聚磷酸铵(APP)和次磷酸铝(AHP)为芯材,制备出共微胶囊化阻燃剂M(A-A)。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溶解度测试等方法来表征MF的包覆效果;采用垂直燃烧测定仪、极限氧指数仪和锥形量热仪等设备考察M(A-A)对聚丙烯(PP)的阻燃效果;通过冲击和拉伸实验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F树脂成功包覆并有效提高了A-A的耐水性能;添加相同质量的M(A-A)和A-A,前者明显降低热释放速率(RHRR)和总热释放量(HTHR),对PP的阻燃效果更好。添加阻燃剂后,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先提高后降低,经过微胶囊化处理的阻燃剂对材料的拉伸性能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2.
针对聚磷酸铵(APP)耐水性不足、与聚丙烯(PP)等高分子材料相容性差等问题,采用甲醛-三聚氰胺(蜜胺树脂)和环氧树脂双层包覆了APP(EM-APP),采用红外、扫描电镜、热重分析、溶解度测试等方式表征了包覆效果;采用水平垂直燃烧、氧指数仪和锥形量热仪、热重-红外联用等设备考察了包覆APP用于阻燃PP的效果,探讨了阻燃机理。结果表明:包覆操作不但有效提高了APP的耐水性,且将具有成炭功能的包覆层引入到APP表面;EM-APP相较APP,800℃时残炭量提高14.2%,在聚丙烯中加入同样质量份时,前者具有更高的阻燃效率,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烟释放速率和总烟释放量都明显降低;包覆改善了APP与PP的相容性;燃烧过程中包覆层起到了协同成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肖淑娟  于守武  谭小耀 《化工进展》2015,34(5):1345-1348
石墨烯是碳原子以sp2杂化形成的单原子层厚度的具有二维空间结构的晶体,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以及超大的比表面积,且耐高温和耐酸碱腐蚀,被认为是非常有潜力的新型碳材料.本文从石墨烯的特殊结构和性能出发,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现状,综述了石墨烯在生物材料、薄膜材料、催化材料、储能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对石墨烯类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对未来石墨烯在电子器件、复合材料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用钛酸酯偶联剂JSC对纳米TiO2进行表面处理,研究了钛酸酯偶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纳米TiO2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纳米TiO2表面化学键合有钛酸酯偶联剂的有机官能团,导致其表面极性有所减弱。SEM观察表明,表面改性后纳米TiO2的团聚程度降低,微粒直径大多在20nm左右,偶联反应对原粉末晶型不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Windows API函数实现串行通信的方法,并给出Borland C~(++)3.1 for Windows 3.1下调试通过的实例程序。  相似文献   
6.
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分离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年来集高分子合成、分子设计、分子识别、仿生生物工程等众多学科优势发展起来的一种应用广泛的新型技术.阐述了分子印迹方法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分离领域的应用.综述了该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光伏智能电子产品日益融入到日常生活, 人们不仅对高性能光伏发电设备的需求增加, 同时对智能化、可持续和快速充电/放电能源集成设备的需求也急剧增加, 将能量产生部件和能量存储部件结合成独立设备已经成为一种极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前沿技术。原位逐层制备光电转换功能薄膜与储电功能薄膜并组装, 获得光伏储电原位集成电池的技术, 既减少了太阳光波动对能量输出的影响, 又可以实现光伏自供电、弱光缓冲和可穿戴等功能, 因此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硅基光伏储电原位集成电池、敏化光伏储电原位集成电池、钙钛矿光伏储电原位集成电池的最新研究成果, 介绍了此类新型电池性能的评价方法, 分析了其工作原理、构造特点和性能参数, 并对此新兴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纳米多孔材料由于具有显著的纳米尺度空间效应,在吸附以及膜分离领域中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作为无机多孔材料的延伸,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 organic framework,MOF),由于其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孔隙率和孔结构可调的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气相储存分离、液相的吸附分离和催化反应等各个领域.本文对MOF的种类进行了分类,并对MOF材料的合成方法和粒径调控机理进行了比较,其中,重点介绍了溶剂热合成法的优点.同时,系统地总结了MOF材料在吸附分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并对先进的基于MOF材料的复合膜制备技术进行了展望;总结了MOF在气体储存分离、液体吸附分离以及膜分离方面的应用.最后,针对复合膜的制备提出了通过改变MOF合成方式改善MOF材料与有机膜相容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针对聚磷酸铵(APP)耐水性不足、与聚丙烯(PP)等高分子材料相容性差等问题,采用甲醛-三聚氰胺(蜜胺树脂)和环氧树脂双层包覆了APP(EM-APP),采用红外、扫描电镜、热重分析、溶解度测试等方式表征了包覆效果;采用水平垂直燃烧、氧指数仪和锥形量热仪、热重-红外联用等设备考察了包覆APP用于阻燃PP的效果,探讨了阻燃机理。结果表明:包覆操作不但有效提高了APP的耐水性,且将具有成炭功能的包覆层引入到APP表面;EM-APP相较APP,800℃时残炭量提高14.2%,在聚丙烯中加入同样质量份时,前者具有更高的阻燃效率,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烟释放速率和总烟释放量都明显降低;包覆改善了APP与PP的相容性;燃烧过程中包覆层起到了协同成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二甲基亚砜改性高岭土,然后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聚苯乙烯(PS)/插层高岭土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改性高岭土层间距增大,且与PS复合后,高岭土层间距进一步增大,部分高岭土层片状结构被破坏;复合过程中苯乙烯单体能成功地取代二甲基亚砜并在高岭土层间聚合;高岭土的加入提高了PS的热稳定性;复合材料的氧指数和吸水率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