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工业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工作采用热压工艺,以Y_2O_3为烧结添加剂,在1850℃下制备TiC_p-AIN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密度、抗折强度、断裂韧性受第二相TiC_p的影响,通过合理工艺因素选择,可以使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和断裂韧性比基体AIN材料分别提高40%,80%,达到438MPa,5.59MPa·m ̄(1/2)。由XRD内应力分析和TEM显微结构测试结果可知,复合材料性能改善原因在于高弹性用量的TiC引入以及AIN和TiC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导致的残余内应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炭黑和气凝氧化硅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氨化的方法制备纳米SiC-Si3N4复合粉体;复合粉中SiC的含量由起始粉中C:SiO2的摩尔比控制.在复合粉体的表征中用XRD线宽法测量SiC粒径大小.TEM照片显示Si3N4粒径在100~200nm;SiC为纳米级.文中还对生成复合粉体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同时利用这一工艺制备出单相的Si3N4粉和SiC粉.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表明SiC颗粒尺寸及含量对SiC_p-AlN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通过工艺因素的控制,SiC_p-AlN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可达569MPa,断裂韧性可达5.14MPa·m~(1/2)。另外,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并分析了其增韧机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碳还原法合成氮化铝粉末,通过对使用不同起始原料,如活性碳、碳黑、α-Al2O3、Al(OH)3等合成的氢化铝粉末性质的比较,发现活性碳和Al(OH)3有助于加快反应速率,提高产物氮含量.另外发现α-Al2O3-活性碳系统中添加少量的氟化物具有催化功效,可在1650℃保温5h条件下获得氮含量达33.54%的AIN粉末.本文还对AlN生成机理作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有关相关系研究基础上,设计和制备具有不同α-Sialon/β-Sialon比例的单稀土Sm复相Sialon陶瓷材料.研究Y2O3的添加对Sin-Sialon复相陶瓷反应生成过程和致密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剂Y2O3能促进α-Sialon生成及反应过程中间产物(Y,Sm)-黄长石消失,有利于材料的致密化和机械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6.
SiCp—AlN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增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蒋薪  黄莉萍 《硅酸盐学报》1996,24(4):407-411
本研究表明SiC颗粒尺寸及含量对SiCp-AlN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工艺因素的控制,SiCp-AlN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可达569MPa,断裂韧性可达5.14MPa.m^1/2,另外,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并分析了其增韧机理。  相似文献   
7.
残余应力对TiCp—AIN复合材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薪  黄莉萍 《硅酸盐学报》1995,23(4):379-384
本工作采用热压工艺,以Y2O3为烧结添加剂,在1850℃下制备TiCp-AIN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密度、抗折强度、断裂韧性受第二相TiCp的影响,通过合理工艺因素选择,可以使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和断裂韧性比基体AIN材料分别提高40%,80%,达到438MPa,5.59MPa·m^1/2。由XRD内应力分析和TEM显微结构测试结果可知,复合材料性能改善原因在于高弹性模型的TiC引入以及AI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工艺因素(烧结温度、添加剂组成和含量)对SiC_w一AIN复合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1850℃是较合适的复合材料烧结温度,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添加剂组成和含量有密切关系。Y_2O_3与SiO_2在烧结中起的作用不同,Y_2O_3与AIN表面的Al_2O_3形成液相,是一种良好的烧结添加剂,而SiO_2由于与AIN形成27RSialon多形体,反而阻碍材料致密化。在添加8wt%左右Y_2O_3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佳,抗折强度σ520MPa,断裂韧性K_(lc)=4.98MPa·m ̄(1/2)  相似文献   
9.
以自制的纳米SiC-Si_3N_4复合粉体为原料,用气压烧结的方法制备陶瓷复合材料。对此材料用TEM和HREM电镜显微分析的结果发现两种不同的显微结构:纳米-微米结构和亚微米-微米结构。对两种结构的形成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