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24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10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淡化海水在缓解了天津淡水紧张的同时,也带来了对铸铁输水管线及设备腐蚀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淡化海水的水质特点和在使用淡化海水过程中对输水管线造成严重腐蚀的现状;通过药剂筛选实验,确定了能缓解管道腐蚀的水处理药剂。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推进企业的节水减排,在分析目前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从加强废水回用及多水源的平衡利用、提高浓缩倍数、使用低磷或无磷药剂和示踪型水处理剂、排污水处理以及水处理成套技术的配套等方面对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的优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生物转化过程具有条件温和、过程绿色、产品高值等优势,是未来废弃物高值化利用的重要途径。塑料是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已作为基础材料融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海量剧增的废弃塑料已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由于废弃塑料组分复杂、降解能垒高、胁迫因子多、回收经济性差,单一的生物技术尚无法对其进行即时处理,因此,基于学科交叉与过程集成,综合利用多种废塑料回收技术,建立多元化、个性化、交叉化的塑料回收新路线成为提升我国废弃塑料资源回收与利用水平、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综述了目前生物-物理、生物-化学以及生物-信息等技术交叉在塑料废弃物回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性地分析了学科交叉研究中存在的瓶颈,探讨了未来亟需攻克的技术难点,以期为废塑料的高效回收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围绕当前石油勘探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希望能够给读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变电所直流系统常见的几种故障处理方法,参照本故障分析方法将大大缩短故障处理时间,并通过在日常维护工作中重点检查、预防,可大大减少直流系统的故障率。  相似文献   
8.
薛瑞 《门窗》2013,(7):333-334
为了改善交通环境,高速公路的兴建成了主要项目,由此,隧道工程也不断改进,文章对一条完整的隧道施工全过程进行了系统介绍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与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口流量的增加、交通工具的普及,交通状况不断恶化,交通畅通就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了改善交通环境,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一条条高速的兴建成了主要的项目,为了缩短车距,穿山越岭成了必要的工程,由此"隧道"一词也就产生了,随着施工的多样化,隧道的技术越来越先进,方法越来越多,下面对一条完整的隧道施工全过程进行作一次系统的介绍(采用新奥法)。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Cu^2+掺杂、无Cu^2+掺杂的H4SiW12O40/SiO2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对酸性蓝染料的光催化降解作用,比较了有无紫外光照射以及催化荆是否负载Cu^2+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Cu抖掺杂的H4SiW12O40/SiO2催化剂对酸性蓝有较好的光降解性能;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催化剂降解活性升高;且催化剂用量并非越多越好,存在最佳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膨胀法和显微组织分析结合方法测定了高硅铸钢在不同冷速下的转变组织,依据测定的临界点和CCT制定了高硅铸钢的淬火和回火工艺,并研究了回火温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连冷组织中无碳化物析出,当冷却速度小于0.15℃/s时,组织为铁素体和贝氏体混合组织;当冷却速度在0.15和2℃/s之间时,组织为贝氏体与马氏体混合组织;当冷却速度大于2℃/s时,转变为马氏体组织.马氏体回火后,其抗拉强度达到1830 MPa,延伸率达到13%.回火组织为极细的回火马氏体与低温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