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3篇
能源动力   2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混凝法处理采油污水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高效混凝剂LA的研制过程、混凝机理。确定了混凝剂LA的最佳投入量(30~50mg/L)以及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室内实验和现场应用表明,利用混凝剂LA处理采油污水,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曙光油田超稠油物性.室内筛选、复配了驱油助排荆,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利用该项技术现场实施357井次,平均延长生产周期41.1 d,周期回采水率提高31.6%.室内实验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超稠油驱油助排技术具有使用效果明显、施工工艺简单、药剂成本低等突出特点,适合曙光油田超稠油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郎宝山 《特种油气藏》2021,28(3):144-150
稠油油藏进入开发中后期,动用不均、低压低产、汽窜等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稠油开发效果。二氧化碳、氮气助排等复合吞吐技术在现场应用中存在措施针对性差、施工周期长、生产时率低等问题。为此,研制了投球器、双作用封隔器、可逆注入阀球等核心工具,将分层注汽机械管柱与复合吞吐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了稠油复合吞吐配套管柱技术,一次投放管柱即可完成油井复合吞吐和精细注汽,实现了不同介质按需定量注入的目的。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解决了常规复合吞吐技术应用效率低的问题,有效提高了稠油油藏油井复合吞吐效果和生产时率。该技术对稠油开发后期复合吞吐技术的规模应用具有技术支撑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相似文献   
4.
曙三区是曙光油田稀油主力区块之一,油井出砂是制约其采油速度和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根据曙三区油藏地质特征和出砂状况,对深部防砂机理进行了精细研究,并对深部防砂工艺应用的树脂砂、携砂液和粘土防膨剂进行了评价。23口井的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有效地解决了曙三区部分油井的出砂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绕阳河油层在注汽吞吐过程中存在的生产周期短,油气比及回采水率低等突出问题,采用化学驱油助排技术来改善油井吞吐效果。室内实验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助排剂具有良好的驱油,乳化及耐温性能,对延长油井生产周期,提高回采水率和油汽比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郎宝山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6):114-116,149
曙光油田目前大多数区块处于开发后期,油井高含水问题突出,其主要原因包括稠油蒸汽吞吐开发后期边底水侵、稀油注入水高渗透层段突进以及管外窜槽,对此,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稠油高温化学封堵,稀油封堵高渗透层、挤灰堵水等化学堵水工艺,这些措施有效降低了油井含水,明显提高了油井产能。  相似文献   
7.
郎宝山 《中外能源》2011,16(11):62-64
曙光油田超稠油油藏的储层物性和原油物性具有明显的"四高一低"特征,即原油密度高、原油黏度高、凝固点高、胶质沥青质含量高,蜡含量低,油藏开发难度大。在开发过程中存在新井首轮"注不进、采不出"的生产矛盾,具体表现为注汽压力高、回采水率低、生产周期短。为提高超稠油油藏新井开发效果,经过对油藏特点、储层特点、原油物性的分析,针对影响新井开发效果的各个因素,最终选用以有机扩散剂、表面活性剂和黏土稳定剂组分形成的复合乳化体系作为复合油层处理剂。在新井注汽前,使用该剂处理油层,从而改善新井首轮吞吐效果。2008~2010年,利用该项技术现场应用112井次,新井吞吐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与同类未实施该项技术的新井相比,生产周期延长,油汽比明显提高,周期回采水率得到提高。室内实验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超稠油复合油层处理剂具有使用效果明显、施工工艺简单、药剂成本低廉等特点,适合曙光油田超稠油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郎宝山 《中外能源》2010,15(11):46-49
曙光油田2009年超稠油产量达到120×104t以上,应用化学技术在油田生产的各个环节得到应用和发展。油层解堵技术中,酸化解堵技术年实施100井次左右,年增油1.2×104t以上;解堵预处理技术年实施30井次,年增油0.9×104t左右;复合解堵技术年实施50井次,年增油8000t。驱油助排技术中,化学助排技术年实施150井次,年增油3.2×104t;CO2三元复合吞吐技术年实施200井次,年增油5×104t。在堵水调剖技术中,高温化学堵水实现了潜山油藏连续4a综合负递减;高温暂堵技术年实施120井次,降低汽窜影响1.2×104t,年增油2.2×104t。防砂技术中,压裂技术年实施20井次左右,年增油8000t以上;井壁防砂技术年实施30井次左右,年增油1.5×104t;高温固砂技术年实施50井次,年增油1.1×104t。原油脱水和水质净化选用了新的化学药剂,效率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