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秦飞  金燕林 《石油教育》2012,(2):110-112
基于油田基层的显著特点以及油田基层实习生培养的弊端,创新总结出了四种培养模式,分别是线性培养模式、链式培养模式、环式培养模式和阶式培养模式。这四种模式可单一应用,又可有机结合,对油田基层实习生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燕林  秦飞 《辽宁化工》2020,49(1):86-88,112
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前期开采强度过大,底水锥进加快,油井产层接替困难,地下油水关系复杂,堵水潜力日趋不明。为重新评估油井潜力,需针对前期堵水失效井和井筒状况复杂井实施钻塞堵水。本文基于塔河油田钻塞堵水现状,从储层类型、前期堵水强度、堵剂类型、堵剂用量和堵后生产方式五个方面,全面分析了钻塞堵水的低效原因,对油田钻塞堵水选井、配套堵剂和工艺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秦飞  金燕林  李永寿  邱华标  刘勇 《特种油气藏》2012,19(4):145-148,158
通过系统效率测试可以准确获得效率参数以及各种工作参数,是塔河稠油电泵井维护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立足于塔河油田2010年的系统测试资料,对比分析了电泵井与常规机抽井的系统效率与泵效,解释了"高泵效、低系统效率"的原因,进而初步确定了最优系统效率下相关参数的合理范围,为油井提高提液效率、优化掺稀工艺和工作制度提供了合理的决策指标和评价手段,对提高稠油采收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宝浪油田宝北Ⅰ+Ⅱ油组自投入注水开发以来,整个开发过程始终贯穿油水并重的开发指导思想.但由于其低孔低渗的储层性质,注水外溢以及裂缝等因素的影响,尽管增注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潜力层受效差,地层压力仍呈下降趋势.饱和压力是注水开发油田地层压力水平的一个重要临界点,当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相关开发特征的研究对油藏后续开发...  相似文献   
5.
水驱体积波及系数是注水油田开展动态分析、评价水驱效果的重要参数,尤其是它直接影响油田水驱的采收率值。尽管水驱体积波及系数的变化趋势,对油田开发决策的评价具有如此重大的参考价值,但对于水驱体积波及系数的变化规律,目前尚不能完全弄清楚。陈元千学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经过推导提出了预测水驱体积波及系数与累积产油量,以及水驱体积波及系数与含水率的变化关系式[1]。但是这种方法仅在丙型水驱曲线上获得较好的应用,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极限可采储量的求取。笔者在这里避开这一问题,立足于原始的相渗资料和基本的高压物性数据,利用相关公式导出了不同水驱曲线水驱体积波及系数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导出了水驱体积波及系数与地层压力的关系公式,对水驱体积波及系数评价与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的选择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集油田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的东北部,是一个岩性和断层共同作用的复杂油气藏。开发后期由于对储层和地下油水关系认识不清,注水和剩余油挖潜效果不佳。鉴于沉积相对储层和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重点分析了本区取心井的岩性、粒度、岩石相与测井相特征,并进一步从平面上和剖面上研究了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对油藏精细地质建模和剩余油挖潜方案调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下侏罗统形成于断凸沉降期,不同时期的区域构造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有所差异,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沉积特征.根据测井解释结果结合岩性资料,将研究区下侏罗统划分为4个砂组,分别从碎屑组分、单井相、物源及平面沉积相、纵向地层对比等方面进行典型沉积特征及差异分析.下侏罗统自下而上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浅湖3种亚相,共有3类不同母岩性质的物源体系,且不同沉积时期物源供给方式和供给量差异显著:3和4砂组沉积时期为三角洲前缘河道砂沉积,且3类物源供给丰富,平面沉积相展布呈现以沙参2和沙4井区为代表的哑铃形,与有效储层厚度分布形态相符;2砂组沉积时期过渡为三角洲平原沼泽环境,物源供给来源减少,其规模明显减小;1砂组沉积时期经历了由沼泽相到浅湖相的过渡,物源供给几乎中断.研究区各微相沉积特征显著,广泛发育物性较好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其发育区是有利储集区.  相似文献   
8.
塔河油田T738井区地处岩溶高地向岩溶盆地过渡的斜坡带,为上奥陶统浅覆盖区域,大型岩溶缝洞型储层发育。结合古生物、地震、钻井、地球化学等资料,对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特征及储层主控因素展开分析。研究表明:井区奥陶系一间房组、鹰山组两套缝洞型储层主要是加里东运动中期I幕、海西运动早期两期岩溶作用叠加改造而成。古水系侧向输入,沿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恰尔巴克组地层尖灭带发生顺层溶蚀,并沿着深大断裂垂向渗入、水平溶蚀,纵向形成垂向渗滤与水平径流两个溶蚀带。岩溶作用过程中,岩溶水系通过贯穿型深大断裂泄水,形成完整的补给—径流—排泄系统。区域上,广泛发育的断裂对储集体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根据三组不同走向的断裂与主水流方向的交互关系,总结了三种储层发育模式,其中,北西向断裂带是最有利的储层发育部位。  相似文献   
9.
金燕林  秦飞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5):13-16,157,158
宝浪油田宝中区块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主力含油层组为Ⅱ、Ⅲ油组。在沉积微相的控制作用下,本区沉积砂体体现出三个层次的差异性:油层组层次、油组砂体形态、连通性区别明显,Ⅱ油组主要为窄而短的条带状、孤立的土豆状、透镜状砂体,连通性差;Ⅲ油组砂体厚而均匀,形态变化不大,连通性好。小层层次,砂体均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厚度变化规律性差,Ⅱ油组小层不稳定夹层发育,Ⅲ油组小层隔层发育。单砂体层次,砂体的相变、尖灭突变较快,岩性复杂,局部心滩砂体较厚,浅水湖湾相发育导致砂体突然尖灭。  相似文献   
10.
秦飞  贾振甲  金燕林  秦中正 《海洋石油》2014,34(1):63-66,76
随着下二门油田开发的逐渐深入,下层系的剩余油研究和沉积微相研究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在充分把握该层系沉积微相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的基础之上,将剩余油分布三维空间模型与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模型结合起来,对不同沉积相带的剩余油从剩余地质储量、剩余储量丰度、剩余油饱和度进行定量统计分析,进一步探讨沉积微相跟剩余油分布的定量关系。该研究对预测剩余油分布及制定合理的挖潜对策,提高油藏开发效率及最终提高石油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且其研究思路和方法可适用于其它同类油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