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ZSM-5分子筛为活性组分,采用不同的氧化物载体挤条制备催化剂,并对催化剂的甲醇芳构化反应性能进行评价。采用X射线衍射、氨程序升温脱附和N2低温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氧化物载体后,催化剂的芳构化反应性能明显提高,催化剂芳构化反应性能与其酸性质有着密切联系,Zn/La-ZSM-5(Al2O3)催化剂的芳构化反应性能较好,主要归因于催化剂具有适宜的酸分布和孔结构。在反应压力0.1 MPa、空速0.8 h-1、反应温度437 ℃和反应时间240 min条件下,轻质芳烃收率为42.36%.  相似文献   
2.
3.
合成氨生产中,临时停车后合成塔生产的恢复,一般应在床温高于370℃或用电炉将床温加热到370℃以上的情况下进行。文章叙述了合成塔床温低至350℃,而电炉无法使用的条件下,直接给塔升压,通过反应热将床温升至正常操作指标,恢复生产的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4.
利用大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型共聚物,经卤化、磺化处理改性制备得到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LH-1。采用树脂A、B、C、D和LH-1阳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以乙醇和异丁烯为原料,对合成乙基叔丁基醚的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树脂的酸交换容量越大,催化活性越好。乙基叔丁基醚合成还与其孔结构密切相关,且孔结构的影响比酸交换容量更大。LH-1树脂在实验条件下表现出最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乙基叔丁基醚具有较高的辛烷值,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汽油添加剂。介绍乙基叔丁基醚在不同催化剂上合成的反应机理,综述国内外合成乙基叔丁基醚的催化剂研究现状及国外几种典型的乙基叔丁基醚生产工艺流程。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指出通过改性提高树脂催化剂的热稳定性是该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国外已拥有成熟的乙基叔丁基醚合成技术,国内大部分还处于研究阶段,应尽快加强技术开发,早日实现产业化。  相似文献   
6.
一种液化气、C4专用型常温脱硫剂研制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西北化工研究院研制开发的 L T- 4型液化气、 C4 专用型常温脱硫剂 ,已于 1 999年 1 2月通过了该院技术委员会的评审鉴定 ,可在工业装置上推广使用。长期以来 ,我国的液化石油气 (包括 C4 ) ,主要作为民用燃料使用。但是 ,随着液化气产量的增加和市场对 C3、C4烯烃制成的精细化工产品需求的扩大 ,大多数炼厂开始将目光瞄准了液化汽的深加工。据文献报道 ,液化气 (C3、C4烯烃 )在加工过程中 ,各种催化剂 (如齐聚催化剂等 )对液态原料气中的硫化物含量都有严格的规定。例如 ,法国石油研究院 (IFP)开发的 C4 选择性迭合工艺 ,其迭合催化…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国内化工行业目前主要使用的几种固体脱硫剂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实际选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的几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焦炉煤气加氢脱硫催化剂器外预硫化的方法,研究了硫化剂加入量以及预硫化浸渍温度、浸渍时间、浸渍压力等硫化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同时对预硫化催化剂的稳定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以单质硫和有机多硫化物的混合物溶于馏分油中制成的混合硫化物作为硫化剂,在温度140℃和压力1. 0 MPa的条件下,将焦炉煤气加氢脱硫催化剂浸渍2 h所制备的器外预硫化型催化剂活性优于传统的器内预硫化的催化剂,且催化剂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9.
在锌改性ZSM-5分子筛的基础上引入第二组分磷,以调变分子筛的酸性和择形性能,并对催化剂的甲醇芳构化性能进行评价。采用氨程序升温脱附、N2低温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磷物种后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明显提升,磷改善分子筛表面酸中心强度和分布,提高了催化剂的轻质芳烃选择性。P/Zn-ZSM-5分子筛催化剂在压力0. 1 MPa、反应时间240 min、空速0. 8 h-1和反应温度437℃的条件下,BTX收率为40. 29%,具有较高的芳烃收率和反应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对化肥行业低,常温精脱硫技术应用现状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化肥行业低、常温精脱硫技术应用现状进行了初评,指出了工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