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0篇
机械仪表   2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5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了微波场对晶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将非晶合金Fe73.5Cu1Nb3Si13 5B9在微波场作用下在480℃短时间(5 min)晶化处理,形成体积分数为80%、尺寸约15nm的α-Fe(Si)相;适当延长晶化时间(30 min)使非晶合金完全晶化,α-Fe(Si)相的晶粒不再长大,原子层之间的距离降低至0.2461 nm,磁体具有最大Ms为1.79 T.与激光、激波、脉冲电场和脉冲磁场晶化处理相比,微波场晶化处理可同时获得单一的、更小晶粒尺寸和更高体积分数的α-Fe(Si)晶化相,使合金具有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和优良的软磁性能.微波场有利于非晶合金中的硼原子向空位跃迁,使基体金属相α-Fe(Si)相的形核率增大,促进非晶合金的纳米晶化.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锰在永磁材料中的应用,其主要为Fe-Mn系永磁合金、Mn-Al系永磁合金、Mn-Bi系永磁合金、稀土锰基化合物、永磁薄膜以及Mn在永磁材料中的掺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纳米晶NdFeB基、PrFeB基、SmFeN基和SmCo基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进展,主要包括:熔体快淬法、机械合金化法、HDDR法、磁控溅射法和热变形法等。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2:17型SmCo永磁体的显微组织与磁性能的关系,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4种Sm(CobalFe0.1-CuyZr0.04)z烧结磁体,每种成分磁体都进行了热处理工艺优化实验;并对磁体的显微组织及其与磁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值较低,同时Cu含量又较高的Sm(CobalFe0.1Cu0.16Zr0.04)6.7磁体具有最佳磁性能;扫描电镜(SEM)观察表明:显微组织表现为品粒细小均匀且基本没有孔洞,晶界析出物均匀平滑地沿晶粒边界析出、且不成大块聚集的磁体具有较好的磁性能;磁力显微镜(MFM)观察表明:Sm(CobalFe0.1Cu0.6Zr0.04)6.7磁体的显微组织呈明显的胞状结构,磁畴结构表现为波纹畴结构,其高温磁滞回线在400℃时方形度仍较好,Hci仍有830kA/m,矫顽力温度系数(β)达-0.15%/℃,在500℃时退磁曲线才开始恶化。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具有高矫顽力的2:17型SmCo磁体,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得的具有高矫顽力、低温度系数的2:17型磁体的微观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磁体具有胞状显微组织,胞内为菱方结构的2:17相,胞壁为六方结构的1:5相,具有六方结构的2:17相位于胞状组织的内部;整齐、完整的胞状组织是获得高性能磁体的必要条件;胞状组织的尺寸大小和各元素在各相中的分布是决定矫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影响磁体高温性能的因素,设计了新磁体的成分为:Cu含量高,Fe含量低,Zr适量,Sm含量高;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高温Sm_2(CoFeCuZr)_(17)永磁体。制得的磁体室温磁性能为:B_r1.075 T,H_(ei)2 098.2 kA/m,H_(eb) 776.1 kA/m,H_k843.8 kA/m,(BH)_(max)210.0 kj/m~3;在200℃时的磁性能为:B_r0.991 T,H_(ci)1 175.7 kA/m,H_(cb)531.7 kA/m,H_k577.9 kA/m,(BH)_(max)172.5 kJ/m~3;矫顽力温度系数β(20~200℃)为-0.24%/℃。经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磁体的使用温度均超过400℃,为高温环境(高于400℃)提供了一种实用性永磁材料。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高温永磁体的现状,总结了影响高温磁体使用温度的关键因素,介绍了永磁体Sm(CoCuFeZr)z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成分对高温永磁体Sm(CoCuFeZr)z使用温度(内禀矫顽力Hci和温度系数β)的影响,概括了其矫顽力机理,并探讨了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粉末冶金温压工艺的研究进展,概述了温压工艺的粉末原料、聚合物、温度、压力、烧结环节对温压工艺的影响和温压工艺的致密化机理。详细介绍了温压工艺的新进展—流动温压、高压温压等,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粉末特性对烧结Sm2(Co、Fe、Cu、Zr)17合金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深入了解烧结Sm2(Co、Fe、Cu、Zr)17合金磁性能与所用粉末特性的关系,通过设计不同球磨工艺,对不同滚动球磨条件下所制粉末进行了粒度和氧含量的测量,观察了滚动球磨与振动球磨两种方式下所制粉末的颗粒形状.研究了粉末粒度与形状对合金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粉末粒度在4~6μm时对应的合金磁性能最高;粒度≥6μm时,随粒度增大磁性能下降;粒度≤4μm时,随粒度减小磁性能下降;规则形状粉末所制合金磁性能优于不规则形粉末.  相似文献   
10.
利用粉末冶金方法研制了Sm(CobalFe0.24Cu0.08Zr0.027)7.0,Sm(CpbalFe0.27Cu0.05Zr0.027)7.0,Sm(CobalFe0.26Cu0.05Zr0.026)7.0 3种高温永磁,并对其磁性能、温度稳定性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Sm(CobalFe0.27Cu0.05Zr0.027)7.0具有最高的内禀矫顽力(2 165.6 kA·m-1)和最大磁能积(212.0kA·m-3);3种磁体的温度系数都较低,最高使用温度均在400℃以上,大大高于一般商用磁体;增加Sm,Co,Cu的含量和减少Fe的含量可以提高材料的温度稳定性.X射线分析表明,合金中含有Sm2(Co,Fe)17主相,Sm(Co,Cu)5相,含Zr化合物等.Sm(Co,Cu)5相、单质Zr、晶粒边界等钉扎畴壁,使合金具有较高的矫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