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5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元亚莎  王文焱  许开辉  元莎  李峻岭 《钢铁》2015,50(10):71-76
 运用扫描电镜观察Cr5钢在不同淬火温度下的显微组织,通过洛氏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分析淬火温度对Cr5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5钢淬火后的基体组织是马氏体,基体上会分布有未溶碳化物。随着淬火温度提升,未溶碳化物逐渐减少,淬火组织逐渐均匀化,但淬火温度达到一定值(1 050~990 ℃)时,碳化物基本溶解完全,组织较均匀,硬度值最大,为54.7HRC,磨损失重量最小,磨损表面相对较平整,耐磨性相对较好;继续升高淬火温度,马氏体组织粗大化,使得硬度有所降低,耐磨性下降。  相似文献   
2.
元莎  白玉冰  周乐育  叶丽燕  蒋鹏 《锻压技术》2020,(1):168-172,178
针对Cr8冷作模具钢的二次硬化问题,采用金相显微镜、SEM、EDS和洛氏硬度计,研究了低温回火和高温回火对Cr8冷作模具钢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材料组织为珠光体和少量长为9~41μm、宽为2~11μm大颗粒共晶碳化物;不同回火温度下,材料的组织为马氏体和少量长为4~25μm、宽为1~8μm的大颗粒共晶碳化物及细小二次析出碳化物;经1030℃淬火、高温520℃回火之后材料出现二次硬化现象,硬度为58. 4 HRC,比低温200℃回火下的硬度高出1. 4 HRC。Cr8钢的二次硬化是由于高温520℃回火之后,二次纳米级小颗粒碳化物析出较多,且颗粒均匀弥散分布于基体中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Formastor-FⅡ型膨胀仪测量55NiCrMoV7钢不同速度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利用膨胀法与金相—硬度法,确定相变温度点,并绘制出钢的CCT曲线,采用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OM)、洛氏硬度计、拉伸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研究回火温度对55NiCrMoV7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20~600℃回火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强硬度逐渐降低,塑韧性逐渐提高,回火温度在560~580℃时,由淬火产生的应力基本消除,马氏体分解、残留奥氏体转变基本完成。此时抗拉强度达到1300 MPa左右,断后伸长率达到14.5%,冲击吸收能量达到30 J以上,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4.
采用Formastor-F Ⅱ型膨胀仪测量了 55NiCrMoV7钢以不同速度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利用膨胀法与金相—硬度法,确定了相变温度点,绘制出了试验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分析了冷却速度对其相变组织、CCT曲线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可以在较宽的冷却速度范围内得到马氏体组织,当冷...  相似文献   
5.
通过CO加氢作用来利用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是制备乙醇和其他重要化工原料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这一反应不是自发的,要得到收率及选择性高的产物,合适的催化剂起着关键作用。近30年来,众多研究者致力于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催化剂合成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现有的催化剂均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要想实现这一反应过程的工业化应用,仍需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各种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催化剂的优缺点。同时对C2含氧化合物的形成机理、助剂及载体如何提高催化剂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采用硬度计、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对比分析了国产HNC53和日本KD11max两种Cr8型冷作模具钢真空气淬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并分析了两种钢热处理前后的碳化物演变规律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HNC53钢降低了P、S含量,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与KD11max钢相比原始组织中大块状共晶碳化物尺寸变小,且均匀分布在基体中;两种钢在1030 ℃真空气淬+520 ℃高温回火之后组织为马氏体和大颗粒状共晶碳化物及细小二次析出碳化物,与热处理前相比大块状共晶碳化物颗粒尺寸减小,数量减少;520 ℃回火后HNC53钢中析出较多的二次碳化物颗粒,均匀分布在马氏体基体上。HNC53钢与KD11max钢的硬度和韧性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