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2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钢铁冶炼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古代钢铁生产,历史悠久,对于社会进步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已用赤铁矿制造手斧。到距今三千三百多年前的商代中叶,使用陨铁制成了兵器部件。春秋战国以后,历代冶铁的奴隶、卒徒、冶户、工匠等广大劳动人民,身受奴隶主和封建统治者的残酷经济剥削与政治压迫,在阶级斗争中和在生产实践中,对冶铁炼钢技术,有过一系列辉煌的发明和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构成我国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一部钢铁冶炼发展历史。今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正确整理这份珍贵的科学技术遗产,不但  相似文献   
2.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中华文明成果展示应当引发国人的思考:中国的原创性发明是在何种状态下涌现的?创新型社会是如何形成的?中国24大发明说中国在历史上究竟有多少项大发明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必定会存在种种说法和争议。作者认为,中国在历史上至少为人类进步提供了24项原创性重大发明。  相似文献   
3.
现代球墨铸铁是英国人 Morrogh 和 Williams 在1947年首先公开宣布研制成功的,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三十年来已成为发展最快,最有前途的铸铁材料。但是,远在 Morrogh 之前两千年,只拥有原始技术手段的中国铸造匠师已曾得到石墨形状符合现代球铁标准的铸铁。这虽然难以想象,却是千真万确的铁铸的事实。本文一系列金相照片所示铸铁组织,如果不加说明,任何一个铸造工作者都会毫不迟疑地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称道中国是“铸造之乡”,这是有历史依据的。从夏代(约公元前21世纪)至春秋战国之交(约公元前475年)是中国的青铜时代。这一期间几乎所有的金属器件都由铸造成形,锻件只占很小比例,这和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等文明古国较多使用锻铜器件是有很大不  相似文献   
5.
村头,那一阵阵庙会的锣鼓,和老槐树下那一张张淳朴的脸庞,是多年来滋润我心灵的甘泉。抢救传统手工技艺不容忽视眼下,许多手艺处于濒危状态,其消亡有加速之势,且一旦失传很难挽回和再生。如果按刻板的程序来操作,很可能有些手艺及其传承人不待保护就已逝去。因此,要把抢救置于各项工作之首。  相似文献   
6.
2004年11月9日,中国铸造协会向国家财政部赠送《财鼎》仪式在位于杭州的中国财税博物馆隆重举行并揭幕。中国铸造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永圣受郭树言会长委托专程前往参加赠送揭幕仪式。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古代钢铁技术的独创性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三百多年前的商代中叶,我们的先人已用陨铁制成了兵器部件。从春秋时期出现经人工冶炼的铁,历代冶铁的奴隶、卒徒、冶户、工匠,在反动奴隶主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在阶级斗争和生产实践中,有过一系列辉煌的发明创造,构成我国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一部钢铁冶炼发展历史。“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遵照毛主席的教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整理我国古代钢铁技术这份珍贵的遗产,对于促进钢铁工业的发展,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春秋中晚期许公宁墓蟠虺纹透空饰件的工业CT、扫描电镜、金相、成分分析等检测,并结合结构分析与工艺痕迹考察,确认此件不存在焊接、铸接必然有的界面或扩散层,属典型的整体失蜡铸件铸件。据此,用松香、蜂蜡、菜油等配制传统蜡料,用细粘性土和熟泥配入草木灰、细河砂、细锅灰,加水调成糊状做为铸型材料,模拟传统失蜡铸造工艺,成功复制出诸多工艺痕迹与许公宁蟠虺纹透空饰件一致的铸件。显而易见,"中国青铜时代不存在失蜡法铸造工艺"之说是与事实相悖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湖北省随县大墓出土的整套中国青铜编钟进行了声谱测定分析,对编钟音高、音色的特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编钟可发双音与调音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