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3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为了提高A100钢的摩擦学性能,采用气雾化法制备纯A100钢粉末及分别添加10%、17%、23% W6Mo5Cr4V2高速钢的W6Mo5Cr4V2/A100合金粉末,再利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W6Mo5Cr4V2/A100复合材料。研究不同含量W6Mo5Cr4V2钢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W6Mo5Cr4V2钢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先上升后下降,且摩擦因数和磨损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是材料的密度和韧性都略微下降。当W6Mo5Cr4V2钢含量为17%时,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最优,这与其优异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温度对AerMet100钢渗氮层和氮碳共渗层的显微组织、表面硬度、渗层截面硬度梯度以及耐磨性的影响,并考察了渗层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氮碳共渗层相较于渗氮层表面生成的化合物更加细小,表面更加平整光滑;离子渗氮、离子氮碳共渗处理都可显著提高AerMet100钢的表面硬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共渗层厚度也明显增加;氮碳共渗层比渗氮层具有更低的摩擦因数,在共渗温度为480 ℃时氮碳共渗试样具有最低摩擦因数和磨损率,表现出最佳的耐磨性。渗氮层的磨损机理为氧化磨损和表面疲劳磨损,氮碳共渗层的磨损机理为氧化磨损、磨粒磨损以及表面疲劳磨损。  相似文献   
4.
利用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香菇中的多糖,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影响香菇多糖得率的主次因素顺序为温度>料液比>时间.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为: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120min,料液比1∶60 (g∶mL).在此条件下香菇多糖得率可达3.37%.  相似文献   
5.
针对冷链水果需求的迅速扩大及顾客满意度重要性的不断提升,提出以成本与满意度为双目标的冷链水果运输模型. 为了准确描述顾客满意度水平,提高冷链水果运输服务的响应能力,提出改进的满意度模型;引入灰度白化权函数构造顾客满意度不同等级阶段,设置不同等级分数将影响满意度感知的因素划分成不同等级,利用调研数据支撑顾客真实满意度感知. 提出改进的遗传算法(IGA)求解该冷链水果运输模型. 此遗传算法通过对“超级个体”引入模拟退火的Metropolis准则,随机选择3种邻域搜索之一定期更新染色体群,来避免传统遗传算法的快速收敛问题以及减轻优质种群被破坏程度. 基于实例的对比分析表明,改进遗传算法的求解效果优于传统遗传(GA)、遗传模拟退火算法(GA-SA),且随着顾客人数增加,改进遗传算法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AerMet100钢的摩擦学性能,以AerMet100钢粉为基体,添加MoS2和石墨为固体润滑剂,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石墨/MoS2/AerMet100复合材料;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能谱仪(EDS)分析试样的微观形貌、相组成和元素含量,使用HT1000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了MoS2和石墨含量对AerMet100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其减摩耐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下降。当添加质量分数6.0%MoS2和2.0%石墨时,AerMet100基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最优,这主要归因于硬质相碳化物和润滑相硫化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人类有相互沟通的语言方式,同样人与艺术也拥有相应的沟通媒介,中国画艺术的艺术表达媒介便是画中线条,中国画中的线条不仅是艺术表达的方式更是整个艺术作品的灵魂。在古代名画中的线条绘制过程极其灵活,之所以被很多艺术名家所采用就是因为在灵活多变的前提之下的线条魅力能够吸引众人的眼球,向读者传达丰富的艺术内涵。文章就中国画中的线条进行深度解析。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漫长的文化发展历史上,一直盛行着"书画同源"的美学观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两块瑰宝,书法与山水画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本文拟从"书画同源"这一美学观点的基本内涵谈起,通过解读书法与山水画的共生现象,来分析书法艺术在我国传统山水画中的美学地位,同时对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创作做出一定意义上的反思和探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