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49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2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应变速率分别为0.1、1.0和10.0 s-1,应变温度分别为373、573和773 K条件下,对30Cr Mo钢进行压缩试验。通过获得的流变应力数据发现,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应力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软化现象,说明材料内部存在着变形热效应。在考虑变形热效应的情况下,对流变应力数据进行了修正。通过微观组织观察发现,试样内部存在着因变形热效应引起的动态再结晶,验证了数据修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对7A99超高强铝合金反向挤压板材采用T6峰值时效处理与-180℃冷热循环时效热处理(简称T6-DCT),通过XRD、TEM、HRTEM与3DAP研究-180℃深冷处理对7A99铝合金反向挤压板材强韧性能以及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80℃冷热循环时效处理使得铝基体的晶格常数由由0.40551 nm 增至0.40626 nm,起到了一定的固溶强化作用;-180℃冷热循环时效处理后晶粒内部生成大量与基体非共格的η相,晶界处η相呈现断续分布并形成晶界无析出带,降低材料的拉伸强度;-180℃冷热循环时效处理促进基体中Zn和Mg元素原子的微观偏聚,导致了Zn和Mg元素的非均匀析出;-180℃深冷处理可以减小时效终态析出相的平均等效半径与析出密度,将等效半径由1.2 nm减小至1.14 nm,将析出密度由4.53×1024/m3降低至3.87×1024 /m3,削弱析出强化效果; -180℃冷热循环时效处理后合金的强韧匹配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强度略有降低,韧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芦荟叶提取液为还原剂和稳定剂,成功地制备了小粒径、球状的金纳米粒子。在这种方法中,简单的芦荟叶提取液和金源混合,没有使用有毒试剂,因此该方法是一种生态友好的合成纳米金的方法。混合溶液的颜色从浅黄色变到紫色,表明生成了纳米金粒子。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激光粒径分析仪(DL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合成的纳米金粒子进行了表征和性能测试。紫外-可见光谱的吸收峰再次表明金纳米颗粒的形成。XRD分析表明所生成的纳米我金具有高度结晶性。TEM和SEM表明纳米金颗粒呈球形,粒径分布在20 nm到60 nm之间。FT-IR证实了金纳米粒子提取物所保护,使其不发生团聚和氧化。论文研究了反应温度、氯金酸溶液和提取物的用量对纳米金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参数在金纳米粒子的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7050铝合金不同温度进行固溶处理,研究了固溶温度对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以及耐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固溶温度条件下,7050铝合金的晶粒尺寸、第二相数量、力学性能以及耐摩擦性具有较大差异。当固溶温度较低时,基体晶粒粗大,第二相数量较少,同时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较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基体晶粒发生细化,第二相数量逐渐增多,同时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逐渐提高。当固溶温度为400℃时,晶粒发生明显细化,第二相数量最多,且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最佳。当固溶温度为450℃时,晶粒粗化,力学性能及耐磨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零保温”淬火温度对25MnV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零保温”淬火条件下,奥氏体成分的不均匀性和马氏体转变的特点.实验表明,在880~910 ℃范围内,随淬火温度的升高,25MnV钢的强、硬度和延伸率均增加;高于910 ℃后,逐步下降.加热至铁素体消失时淬火,该钢具有最佳的强韧性.25MnV钢“零保温”淬火后得到细小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其原因与奥氏体晶粒细化和奥氏体中碳分布不均匀有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在常规结晶器上布置线圈而开发的低频电磁半连续铸造技术(LFEC)制备2524铝合金扁铸锭并系统研究其对微观组织和宏观偏析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低频电磁半连续铸造技术制备的扁铸锭具有更加细小、均匀的铸态组织,而且组织由枝晶和蔷薇型转变为等轴晶组织。低频电磁半连续铸造技术对铸锭宏观偏析具有重要的影响,施加磁场后铸锭中心部分的反偏析明显减弱了。同时,对这些作用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焊接规范对压铸态AZ91D镁合金进行搅拌摩擦焊连接,并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方式对焊缝接头微观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焊接速率高于60mm/min时,焊缝中均产生贯穿型隧道状缺陷,缺陷位于焊缝前进侧冠状区与环形区交界处;随着焊接速率的增大,缺陷有逐渐向焊缝底部延伸的趋势。分析认为该缺陷的形成机理如下:冠状区塑性材料同时受到搅拌针和轴肩共同作用,环形区塑性材料主要受到搅拌针作用,致使环形区与冠状区结合处呈现出流动差异性,导致在前进侧产生隧道状缺陷。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压铸镁合金熔焊过程气孔的形成机制,对厚度为6mm的AZ91D压铸镁合金进行激光局部重熔。采用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母材组织和气孔形貌。利用粒径分析软件Nano measure 2.1测量气孔的尺寸,分析各类气孔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随激光功率的增大,熔合区气孔率增大;微观气孔内壁光滑、呈倒喇叭形,属于氢致气孔;粗大宏观气孔形状不规则,内壁粗糙,具有明显的金属冲涮痕迹,是遗传于母材预存的气缩孔,建立了重熔区气孔体积同熔池气泡体积内在关联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利用半连续铸造-热反挤压工艺制备了n-SiCp/2024复合材料棒材。通过金相组织观察(OM)、扫描电镜(SEM)、室温力学性能以及电导率测试等手段,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在热反挤压前后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与电导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复合材料铸锭中粗大第二相沿晶界非连续分布,Cu、Mg元素偏聚显著,大多数n-SiCP偏聚在晶界处,少量分布在晶内;热挤压变形后,n-SiCp团聚现象显著消除,Cu、Mg元素及n-SiCP分布趋于均匀,n-SiCp及破碎第二相沿热挤压方向呈纤维状分布;拉伸实验结果表明,热挤压后复合材料的强度及塑性显著提高;热挤压后,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低于基体合金。  相似文献   
10.
在应变速率为0.01~10 s1、变形温度250~50℃的条件下,采用Geeble-1500D热模拟机对压铸态AZ91D镁合金进行热压缩变形试验,得到并分析了该材料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的流变曲线.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了用Zener-Hollomom参数描述的该材料的高温塑性变形本构方程为ε=1.41× 1012 [sinh(0.014σ)]5.295 exp (-159 449.509/RT),采用双曲正弦函数确定了该材料的变形激活能Q=159.45 kJ·mol1;与重力铸造态AZ91D镁合金比较显示,其流变应力和变形激活能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