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2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高山石是福建寿山石中的重要品种之一,属于原生矿。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分析(LA-ICP-MS)对高山矿区及寿山石市场所采集到的高山石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其透明度的影响因素。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显示,透明度好的样品结晶程度均一,晶体颗粒大小均匀,透明度差的样品各处结晶程度不一,粒度不均匀;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发现,透明度好的样品一般衍射峰强度高,分裂明显,透明度差的样品一般衍射峰分裂不明显且含有更多的杂质矿物;LA-ICP-MS测试结果显示,透明度好的样品中Al含量稍高于透明度差的样品,微量元素Li含量随透明度下降明显上升,含量的变化可能是由成矿阶段的不同而导致的,透明样品可能早于不透明样品结晶形成。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新一轮国土空间乡村规划的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道路逐渐走出“从保护出发”的思维定势,向复苏振兴、 内涵式发展保护的新思路过渡。为了处理好当下传统村落发展和保护的矛盾和解决传统村落活化利用具体策略性问题,通过对广佛地区传 统村落发展潜力评估分析,系统提出六种发展类型及相应活化利用策略建议。并选取何屋村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对传统村落规划可操作性 和特色化活化利用提供可借鉴性思路。  相似文献   
3.
寿山石是著名图章石品种,红褐色系寿山石因其独特的颜色特征而深受大众喜爱。采用一系列现代测试技术对红褐色系寿山石中的高山石及都成坑石样品的颜色成因进行研究。光学显微镜的观察结果显示,高山石样品的红褐色由两种形态的暗红色矿物共同构成,一种呈结晶形态完好状,另一种杂乱排列呈浸染状;都成坑石样品中的红褐色斑点是由结晶形态细小且杂乱排列的暗色矿物构成。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结果显示高山石和都成坑石样品的矿物组成主要为地开石,次要矿物包括高岭石、石英等。拉曼光谱测试结果表明高山石样品中两种不同结晶形态的红褐色矿物均为赤铁矿;而都成坑石样品中的红褐色斑点除含赤铁矿以外还检测到了金红石。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表明,高山石和都成坑石样品基质部分主要元素为Al、Si、O,而红褐色部分含Fe元素。  相似文献   
4.
铜阳极泥成分受电解工艺参数、阳极板质量、现场控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元素种类和含量复杂多变。采用EDTA滴定法检测含高铅、高钡的复杂铜阳极泥中铋时,样品溶解过程常出现不溶结块,从而易对铋形成包裹,导致测定结果误差大、稳定性差。实验采用王水-硫酸溶解样品,在硝酸介质中用EDTA滴定法检测铋含量。通过试验确定称样量为0.2~1.0g并满足溶液中铋质量浓度不小于140mg/L,以硝酸-酒石酸混合酸作为浸取酸,调节溶液pH值至1.5~1.7,用1.060×10-2 mol/L EDTA标准溶液测定铋,终点敏锐。按照实验方法测定铜阳极泥实际样品中铋,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9)为0.86%~1.5%,回收率为98%~101%。方法有效解决了复杂铜阳极泥中的铋量不易准确测定的问题,适用于铋含量为1%~12%(质量分数)的复杂铜阳极泥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铜阳极泥成分受电解工艺参数、阳极板质量、现场控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元素种类和含量复杂多变。采用EDTA滴定法检测含高铅、高钡的复杂铜阳极泥中铋时,样品溶解过程常出现不溶结块,从而易对铋形成包裹,导致测定结果误差大、稳定性差。实验采用王水-硫酸溶解样品,在硝酸介质中用EDTA滴定法检测铋含量。通过试验确定称样量为0.2~1.0g并满足溶液中铋质量浓度不小于140mg/L,以硝酸-酒石酸混合酸作为浸取酸,调节溶液pH值至1.5~1.7,用1.060×10-2 mol/L EDTA标准溶液测定铋,终点敏锐。按照实验方法测定铜阳极泥实际样品中铋,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9)为0.86%~1.5%,回收率为98%~101%。方法有效解决了复杂铜阳极泥中的铋量不易准确测定的问题,适用于铋含量为1%~12%(质量分数)的复杂铜阳极泥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以铜阳极泥分铜液还原所得铂钯精矿为原料,根据其矿物特性选择HCl作为浸出剂湿法脱除Bi、Fe等主要贱金属元素,富集Au、Ag、Pt、Pd等贵金属;通过热力学计算绘制Bi(Ⅲ)、Fe(Ⅲ)在盐酸体系的组分分布图,实验考察了HCl浓度、Cl?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Bi、Fe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Cl浓度为2 mol/L、不添加Cl?、液固比为20:1、50℃恒温反应1 h,渣率仅为24.37%,Bi和Fe的浸出率分别达96.24%和93.08%,浸出液中Bi(Ⅲ)和Fe(Ⅲ)分别以[BiCl6]3?和[FeCl2]+络合物形式存在,浸出渣的主要成分为Ag、Ti、Fe和Te,含量分别为20.22%、15.25%、5.87%和4.57%,Au、Pt、Pd品位分别为2930 g/t、1980 g/t、1330 g/t,SEM像表明浸出渣呈大小不均的颗粒状,EDS谱显示浸出渣中含有Fe、Ti、Ag等金属元素,XRD结果显示渣的主要物相为AgCl,实现铂钯精矿中杂质的分离及贵金属的富集。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城镇化转向注重质量发展背景下,传统公服设施配置思路已难以适应居民多元化需求,尤其在用地紧张的老城区,公服设施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十分突出。以广州越秀老城区为例,基于公服设施POI数据和步行轨迹大数据解析老城区现有公服设施存在问题,同时结合对越秀区梅花街道86位居民的访谈调研,以不同人群活动特征为出发点,通过测度设施布局与人群活动轨迹特征,提出有别于新区的老城公服设施优化策略。研究表明:现有相关设施配置标准更多是解决“有”与“无”的问题,而忽视设施实际设施使用效果;老城区设施规划应区别新区集中式设施服务中心,结合不同人群生活需求和出行特征,以点状分散、路径串联的模式优化设施布局,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老城区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