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金属工艺   15篇
冶金工业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周平  麻衡  衣忠文 《轧钢》2011,28(2):25-27
采用相同的控制轧制工艺及不同的冷却、热处理工艺,对比分析了Q1030超高强度钢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控冷+离线淬火+回火处理工艺的试样性能最优,为工业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麻衡 《轧钢》2021,38(5):42-47
由于煤矿刮板运输机服役的恶劣环境,对传统NM360耐磨钢的耐蚀及耐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考虑合金元素对钢材耐蚀性的提升作用,在传统耐磨钢成分的基础上,采取添加一定量的Cu、Ni合金元素的方法,开发了耐腐蚀NM360钢板。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布氏硬度仪对耐腐蚀NM360钢板的组织及硬度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干砂/橡胶轮磨损试验机测试了耐腐蚀NM360钢板的磨损性能;利用腐蚀挂片试验测试了耐腐蚀NM360钢板的腐蚀性能。结果表明,虽然添加Cu、Ni元素后耐腐蚀NM360钢板与传统耐磨钢板硬度相当,但耐腐蚀性能及耐磨性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通过扫描电镜研究了不同冷却条件下超低碳管线钢的显微组织特征。结果表明:终冷温度为620~650℃,冷却速度为16~20℃/s时,组织类型为铁素体+珠光体,部分珠光体开始退化。随终冷温度降低,冷却速度提高,珠光体片层结构弱化,退化珠光体量增多,尺寸细化。终冷温度降低至610℃,冷却速度提高至25~30℃/s,组织中的退化珠光体量减少,晶界处出现细长树枝状碳化物,树枝状碳化物随着冷却速度提高而细化。退化珠光体中细小薄片状渗碳体可避免应力集中,减少微裂纹发生的几率,改善钢的塑韧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前期试验室研究制定新型耐磨钢的成分配比和工艺参数,利用金相、SEM、EBSD、TEM和激光共聚焦对高Ti耐磨钢生产过程中TiC的析出行为和耐磨机理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炼钢过程中由于TiC在凝固前沿析出,析出过程与钢液凝固过程基本一致,电解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TiC形貌有棒状、粒状、球状。轧制后钢中的TiC颗粒有明显的沿轧制方向拉长的趋势,在钢板中呈扁球状分布,相比常规耐磨钢,高Ti耐磨钢晶粒尺寸细小,大多数的晶粒尺寸在4μm以下,板条宽度为300 nm左右。试验研究表明高Ti耐磨钢耐磨性能为NM400的1.32~1.37倍,30 mm与20 mm厚度钢板的钢耐磨性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5.
麻衡  徐凯  孙乾 《轧钢》2020,37(6):71-76
以煤炭资源需求量不断增长为依据,介绍了煤炭开采主要设备部件煤机液压支架的巨大市场潜力,着重描述了高强钢在煤矿机械液压支架中的应用情况及国内生产研发进程,列举了Q550、Q690等高强钢在我国液压支架使用的利弊及焊接工艺的改进,提出了现阶段液压支架用高强钢在应对复杂介质耦合环境与碱性环境时暴露的腐蚀失效等问题,展望了高强钢在液压支架领域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09MnNiDR耐低温高韧性压力容器钢的热处理工艺及相应的组织与性能。通过对正火和正火+回火后试验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最佳的热处理工艺,热轧钢板经870~920℃正火+640~680℃回火的热处理后所得钢板综合性能较好满足国标及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7.
试验探讨了16MnDR低温压力容器钢的热处理工艺对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热轧状态的16MnDR低温压力容器钢进行热处理,可以细化晶粒和改善组织,提高综合力学性能。910℃正火及910℃正火+620℃回火处理均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低温韧性,金相组织为均匀的铁素体+珠光体,断口形貌以低温冲击韧性较好的等轴韧窝为主。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对Nb-Mo、V不同成分体系的NM500超高强度耐磨钢板轧后进行在线淬火,经过不同温度再加热淬火,观察和分析钢板的显微组织,分析不同微合金元素的成分体系对NM500组织性能的影响,得到的NM500实验钢板综合性能理想。  相似文献   
9.
对13MnNiMoR钢热轧态、正火态和回火态下的组织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行了常温及高温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试验,研究了正火、回火工艺对试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钢的力学性能均能达到要求,但接近下限;应适当降低正火温度以获得较细的晶粒,或提高Nb含量,充分利用回火时Nb的碳氮化物析出,以提高强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等研究方法分别对莱钢F550船板钢300 mm厚铸坯、50 mm厚轧板和20 mm厚轧板的上表面、侧面和横截面夹杂物的种类、尺寸、成分及形貌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550船板钢中的夹杂物在轧制前后种类和尺寸没有明显变化,轧后大于5μm的夹杂物所占比例略有升高;船板钢中主要夹杂物有单相氧化铝和氧化物-硫化物复合夹杂;试样不同面上复合夹杂物的形貌特征各异,在轧制过程中试样各个面上复合夹杂物形貌发生明显变化,这与夹杂物的塑性和轧制受力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