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6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在高校实施导师制仍是一个尚不成熟的课题。介绍了南京林业大学车辆工程系近年来实施"优本生导师制"的试行模式,探讨了优本生导师制实施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目前优本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高校优本生导师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电控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不能起动或起动困难、发动机功率不足和发动机排气管冒黑烟等典型故障,同时针对每一故障的诊断都配以故障诊断流程图,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极大地方便了对电控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故障的检测与诊断。  相似文献   
4.
针对曲轴弯曲疲劳特性的预测研究,首先利用应力梯度法对曲轴的应力分布进行拟合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拟合得到的应力分布函数结合不同定义形式的临界距离法,对材料属性一致、但是结构不同的曲轴的疲劳特性进行预测研究,并对预测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基于间接定义的临界距离法在预测结构不同的曲轴的疲劳特性时,临界点法和临界线法的预测结果几乎一致,同时误差也较大;而当利用直接定义的临界距离法在对该类曲轴的疲劳特性进行预测时,较临界点法误差较大,而临界线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确度,更适合在实际工程当中采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曲轴弯曲疲劳特性,将McDiarmid多轴疲劳模型应用到曲轴弯矩疲劳极限载荷预测当中。首先开展了曲轴在弯矩载荷作用下的应力状态分析,确定了该类疲劳属于多轴疲劳;其次利用了坐标变换法,获得了临界平面内的坐标以及剪切应力与法向应力值;最后对一款曲轴在疲劳极限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状态进行了分析,获得了极限应力值,对同种材料、结构不同的另一款曲轴的疲劳极限载荷进行了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McDiarmid多轴疲劳模型在预测曲轴疲劳极限载荷时有时会导致较大误差,而经过应力比修正后的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更适合在实际工程当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目前国内外高校CAD课程的教育现状,介绍三维UniGraphics实体造型软件在我国理工高校的教学实践与应用。并结合教学实践,对UniGraphics教学的目的、对象、内容和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扭矩传感器作为电动助力转向(EPS)的传感元件,对转向的精确性至关重要.介绍了一种EPS扭矩传感器设计,主要通过霍尔元件采集磁通量的改变转换为电压,此电压值传送到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此电压值转换为扭矩值并依此计算出助力值,此外,还可以根据采集到的扭矩信号达到诊断功能.  相似文献   
8.
不同强度理论在曲轴疲劳研究中的对比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有限元法对曲轴在弯矩载荷作用下的应力状态进行分析,并结合插值法对曲轴的应力分布进行拟合计算,在此基础上采用临界距离法与不同强度理论对相同材料、不同圆角半径的曲轴的结构疲劳特性进行预测研究,并对预测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基于第一强度理论与临界距离法对圆角半径不同的曲轴的疲劳特性进行预测时,无论是临界点法还是临界线法都会造成较大误差;而当基于第三及第四强度理论与临界距离法进行预测时,临界线法比临界点法的预测精度更高,分析认为这是由曲轴的破坏类型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挖树机体积较大、成本较高等不足,设计出一款便携式的新型挖树机,能够较方便地完成树木的移动工作.同时采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对该新型挖树机的挖土工作过程进行建模分析,并利用有限元法对其中的一些关键零部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便携式的挖树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使用方便等优点,同时在工作过程中,一些关键零部件能够满足材料自身的强度要求,因此该新型挖树机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电动汽车与电网端的能量传递过程得到广泛研究。鉴于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充电器的双向交错无桥变换器。该变换器通过单元整合,取消了桥式结构。详言之,该变换器前级可等效为双向交错无桥Boost电路,以满足电网和直流母线的交互;后级可等效为双向Buck-Boost电路,以满足直流母线和汽车电池的交互。对新型双向变换器的正向和反向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同时阐述新型变换器的功率控制和电流控制策略,推出相关的控制算法。最后,通过PISM软件对该变换器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变换器不但具有G2V和V2G两种工作模式,并拥有较高的功率因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