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采用纳入处理压力—速度耦合关系的新算法IDEAL的三维自编程序对外形尺寸(长×宽×高)为240mm×115 mm×90 mm、240 mm×115 mm×115 mm、240 mm×115 mm×140 mm、240 mm×115 mm×165 mm 4种高度共200种规格(每个高度50种规格)的空心砖进行了包括导热、对流及辐射换热复杂传热过程性能的数值模拟,旨在揭示在空心砖内部孔数及排列方式、长度和宽度相同的情况下,空心砖高度变化对其砌筑墙体当量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的范围内,除个别砖型外,随着高度的增加,空心砖墙体的当量导热系数呈下降的趋势。当宽度方向的孔洞数给定时,随长度方向的孔洞数的增加,下降幅度先增加后减少,最大的降幅6.1%。  相似文献   
2.
王宇  宋翀芳 《山西建筑》2002,28(9):27-28
基于地下建筑的传热机理,介绍了深埋地下建筑壁面动态传热的数学模型。并对数值计算结果加以分析,通过应用此程序对地下厂房热工环境进行的模拟,为空调负荷的最终确定及设备的选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流固耦合解析地下建筑动态传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固耦合是地下建筑内空气与壁面的换热特性,空气温度和壁面温度互为热传导和对流换热的边界条件。本文解析了地下建筑内空气与壁面的传热特性,建立了深埋地下建筑动态换热的数学物理模型,引入单位脉冲反应系数,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应用程序对某地下建筑的动态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通风量、进风温度和建筑形状对壁面传热的因素,结果对地下建筑通风空调设计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温度波动性的参数表征对有效预测管道疲劳循环次数至关重要。目前对管道疲劳次数的小温差循环解析以天数为单位近似取值。提出了基于整个供暖季连续运行温度界定小温差循环。采集了山西省8个典型热电厂5个供暖季管网的热工参数,通过连续运行温度得出小温差等效温差循环次数;以管网事故循环次数为调查统计样本获得大温差循环次数。综合大小温差循环次数得到允许应力不超过960 MPa,大于现行规程规定的750 MPa,由于供暖季连续运行温度取值剔除了某些以天数为单位的非循环小温差,扩大了临界应力范围,为管件疲劳分析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5.
建筑冷热源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建筑冷热源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独立解决复杂冷热源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提供重要支撑。研究从教学实践入手,分析了建筑冷热源课程的教学特点;从教学内容与计划学时的矛盾、培养目标与授课方式的局限,分析了原有课程教学方式与实施过程难以满足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需求的现状;从教学内容重构、线上线下融合以及教学评价多元化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基于互联网助力的混合式教育解决方案,是推动教育快速高质发展、促进教育事业进步的有效途径。研究依托雨课堂平台构建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建筑冷热源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将课程体系整合为五大模块,并对其进行浓缩重构;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以线上预习发布、线下讲授与线上测试、课后答疑与拓展等方式,实现细化线上知识点与线下能力培养的融合;改革传统评价机制,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通过改革探索了建筑冷热源课程混合式教学培养体系主要路径,锻炼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为加强学科建设和深化核心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非对称板式换热器流道截面相异的特性为集中供热一二次网流量差异下换热性能的优化提供了可能。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工况下人字形非对称板式换热器的波纹倾角β、节高比■/H对其传热系数和流动阻力的影响;以经济学费用现值PC为标识,对其综合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波纹倾角β对不同节高比板片的影响并不相同,其对小节高比(■/H≤5)板片换热系数和阻力影响均较大,而大节高比(■/H≥6)对波纹倾角β敏感性较弱;当β≤60°时,大节高比板片具有较好的换热性能和较低的流动阻力,其经济性优势显著,可节省33%~61%的总投资费用;综合考虑设备性能和经济性,β=50°、■/H=6、7为合理的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与教学平台狭窄是建筑冷热源课程群培养体系社会效益不显著的重要原因。建筑节能大背景下,建筑冷热源课程群应培养建环专业学生的节能意识。文章在分析建筑冷热源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从教学体系的模块划分、研究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计的探索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建筑冷热源核心课程群培养体系的主要路径,旨在为加强学科建设和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宋翀芳  王宇 《山西建筑》2008,34(17):340-341
介绍了离心式压缩机工作原理以及发生喘振的机理,描述了喘振的运行状态对制冷机组的危害,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实际分析,提出了保证机组运行可靠的有效途径,对于离心式冷水机组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9.
湿空气在肋片表冷器上的传热传质及肋片效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宋翀芳  李安桂 《暖通空调》2001,31(4):96-97,106
分析了肋片式表冷器在湿工况下的传热传质过程,认为表冷器对空气进行冷却减湿过程中不遵循路易斯关系式,推导出在湿工况下的冷却能力及肋片效率,计算表明当肋表面出现凝结时,会增加表冷器的冷却能力并影响片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