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5篇
机械仪表   1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一起220 kV变电站全站失压的事故为引言,结合当时的运行方式,通过对保护动作报告、录波图、烧毁的插件以及相关的二次回路的检查和分析,得出引起此次事故的三个根本因素,进而揭示传统失灵保护回路的设计缺陷和隐患,并从原理上以逻辑框图的形式提出对传统失灵保护回路的优化方案和反事故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达芬奇技术的TMS320DM6446视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言 数字视频技术无疑将重塑整个电子行业的面貌.当然,数字视频技术也正在使我们的视频体验、传输以及交互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已开始进入我们的汽车、计算机、移动电话及网络.  相似文献   
3.
在有消弧线圈的配电网中,快速选线技术是一项关键技术。通过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小扰动选线原理。介绍了运用该原理,以DSP(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作为核心运算控制单元的单相接地选线装置的选线原理、方法以及硬件构成原理。并详细分析了该装置在现场(中性点经KD-XH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运行的情况,实践证明了该装置的选线正确率达到96%以上。该装置适用于电网电容电流变化范围大、小电容电流、高阻接地的配电网系统。  相似文献   
4.
数字视频技术无疑将重塑整个电子行业的面貌。当然,数字视频技术也正在使我们的视频体验、传输以及交互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开始进入汽车、计算机、移动电话及网络。过去,工程师们在实施数字视频时选择非常有限,硬连线以及基于ASIC的方案总是限制着器件的用途、功能,以及它们的自适应性;虽然专用器件的灵活性稍高于ASIC,但是,面对日新月异的多媒体标准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有消弧线圈的配电网中,快速选线技术是一项关键技术.通过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小扰动选线原理.介绍了运用该原理,以DSP(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作为核心运算控制单元的单相接地选线装置的选线原理、方法以及硬件构成原理.并详细分析了该装置在现场(中性点经KD-XH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运行的情况,实践证明了该装置的选线正确率达到96%以上.该装置适用于电网电容电流变化范围大、小电容电流、高阻接地的配电网系统.  相似文献   
6.
以一起220 kV变电站全站失压的事故为引言,结合当时的运行方式,通过对保护动作报告、录波图、烧毁的插件以及相关的二次回路的检查和分析,得出引起此次事故的三个根本因素,进而揭示传统失灵保护回路的设计缺陷和隐患,并从原理上以逻辑框图的形式提出对传统失灵保护回路的优化方案和反事故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基于背景减除法的电缆沟防小动物预警系统,重点分析了背景减除法、超声波驱鼠器、ZigBee无线物联网通信等技术。  相似文献   
8.
针对分布式小水电接入配电系统对网络自动控制装置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和仿真分析,并讨论了解决方法。结果表明,分布式小水电的接入改变了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和潮流方向,当某段线路发生瞬时性故障时会引起自动重合闸的重合失败而导致停电延续;当系统发生故障掉电时,备自投装置则因小水电机组强励对母线电压的支撑作用而发生误动或拒动。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能够适应有分布式小水电存在的配电网自动重合闸及备自投装置的技术改进措施,以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配电网规划与运行问题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结合工程实际建立了考虑分布式电源及需求侧响应的配电网综合规划数学模型,并构造了混合智能算法进行寻优求解,以达到综合利用分布式发电资源和需求侧响应资源来提高配电网运行的良好经济性和安全可靠性。综合考虑了分布式电源的投资及运行费用、网损费用、可中断负荷补偿费用、引入分布式电源后的购电费用、环境效益并建立目标函数;在进行分布式电源规划时,通过可中断负荷电价引导需求侧响应,将用户侧资源引入配电网规划模型中实行综合规划;采用基于支持向量机和粒子群算法的混合智能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寻优,从而得到了经济性和可靠性最高的配电网综合规划方案。最后,以我国南方某地区的实际算配网作为算例进行计算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及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