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5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水利工程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2,4-二硝基酚(dNP)为解偶联剂,采用序批式实验分析研究了投加解偶联剂dNP对活性污泥法处理效果和污泥产率的影响,并阐述了这种影响产生的机理。实验表明,当污泥浓度ρ(MLVSS)为1800mg/L,ρ(CODCr)为1700mg/L,dNP投加量为5mg/L时污泥产率降低达19%,处理效果仅降低1%,实验同时表明dNP经济有效的投加量为1~5mg/L。  相似文献   
2.
基于氧化锌纳米线的硅谐振式加速度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炜  朱荣 《光学精密工程》2009,17(6):1279-1285
设计制作了一种基于氧化锌纳米线的谐振式硅加速度计,该加速度计的敏感单元为由氧化锌纳米线横跨金属微电极组成的谐振器。采用介电电泳的方法组装了氧化锌纳米线,并利用FIB沉积Pt将氧化锌纳米线固定在微结构上以确保结构的可靠性。在加速度的作用下,质量块引起的惯性力通过支撑梁对纳米线施加应力,因此,在谐振条件下,纳米线谐振频率的变化反映了加速度的大小。谐振式加速度计的准数字输出能解决多数MEMS器件输出微弱信号检测难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加速度计的灵敏度随着纳米线的厚度的减小而急剧增加,选择500 nm厚度的纳米线作为理论分析,加速度计的灵敏度可达2.5 kHz/g以上。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利用能量溅溢降低污泥产率的研究进展,主要从新陈代谢解偶联和氧化磷酸化解偶联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证明了解偶联作用能有效的降低污泥产率,减少剩余污泥的排放量,解决目前困扰活性污泥法的污泥处理和处置问题。  相似文献   
4.
絮凝沉淀法处理宣纸黑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絮凝沉淀法对宣纸造纸厂蒸煮黑液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探讨絮凝剂的种类、水温、pH、沉淀时间等对絮凝沉淀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的反应控制条件下,该方法能有效地去除黑液中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5.
供水能量变化系数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得潜  杜锐  陈国炜 《给水排水》2001,27(11):24-26
分析了供水能量变化系数r存在的问题及峰谷电价和用水量变化曲线对r的影响 ,并提出了r的计算方法。实例说明峰谷电价和用水量变化曲线对r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试验研究了解偶联剂2,4-二氯酚(DCP)的污泥减量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DCP浓度的增加,污泥比耗氧速率(SOUR)增加,污泥产率下降;相对底物比降解速率(q/q0)和相对污泥比增长速率(μ/0μ)随DCP浓度变化曲线分离程度增加;1~5mg/LDCP能有效地减少剩余污泥产量,而不影响污水处理效果;解偶联模型能有效模拟解偶联剂浓度对污泥表观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富氮工业废水中难降解的氮杂环化合物加剧了碳氮比失衡,抑制了生物脱氮工艺中硝化反硝化过程,因而探究新型处理工艺是高效处理低C/N工业废水的必由之路。混合营养脱氮技术结合异养脱氮和自养脱氮的代谢路径,优化低C/N工业废水脱氮性能,进而实现低C/N工业废水处理提质增效。本文综述了混合营养脱氮工艺中铁介导生物脱氮、硫介导生物脱氮和菌藻共生脱氮工艺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与影响因素,阐述了三种工艺特点及不同类型低C/N工业废水的适用性,并就三种混合营养脱氮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研究方向,从优化电子供受体和代谢路径的角度提出增大电子容量、提高电子转移速率,结合电化学体系与Fe-S耦合增强协同代谢从而提升污染物代谢性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9.
陈力  陈国炜  关瑞明 《华中建筑》2023,(11):134-137
高度城市化的背景下,历史街区、人与城市三者之间矛盾愈发冲突,构建具有恢复性效益的历史街区,对缓解人群精神压力、消除不良情绪等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福州水西林历史街区独特空间特点为基础,分析水西林物质空间与社会环境并整合相关问题,选用恢复性环境理论为主导思想,总结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提升所需依据的理论,同时提出一套较为可行的提升策略,为历史街区空间环境的恢复性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