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该文开展了2榀2层2跨缩尺比例为2/5的水平往复荷载下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混凝土组合梁平面框架滞回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柱端拉筋强柱构造对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该平面框架有限元模型,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开展柱端拉筋等效配箍率对组合平面框架抗震性能影响规律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柱端拉筋降低了钢管与混凝土之间的滑移、约束混凝土并加强了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进而提高了柱端抗弯承载力与耗能能力,间接改变了梁柱线刚度比和抗弯承载力比,挖掘了钢梁的耗能潜力;柱端拉筋强柱构造措施有效提高了钢-混凝土组合平面框架结构的刚度、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分别达70%、20%和50%以上。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中,资金是企业运作的前提,稳定的融资渠道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完善的融资体系又是保持融资渠道通畅的前提条件。据此,从高新技术企业的特征出发,论述了以创业板市场为特征的直接融资体系和以信用担保体系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在水泥生产过程中,生料中的SO3可起到矿化剂的作用,水泥中的SO3可起到调节凝结时间、激发水泥强度的作用。但是,当SO3含量发生变化时,又会给水泥生产的质量控制带来一些影响。山东青龙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生料配料采用石灰石、粘土、无烟煤、铁矿石、石膏及萤石6组分  相似文献   
4.
尹国安 《油田节能》2002,13(4):24-36
粉煤灰主要由活性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组成,在水泥生产中,一方面它可以代替黏土进行水泥生料配料;另一方面,在粉磨水泥时掺加粉煤灰作为混合材料可以达到增产降耗,调节水泥性能等诸多效果,因此,粉煤灰作为一种重要的原料在水泥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柱铰”是造成结构垮塌的主要因素。采取必要的结构构造措施在不增大结构刚度的基础上避免“柱铰”的形成是一个亟待思考与解决的课题。为提高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提出了一种柱端带拉筋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混凝土组合梁框架结构体系。通过对普通及端部带拉筋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平面框架结构进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柱端拉筋与梁柱抗弯承载力比对组合框架结构滞回性能、变形能力和破坏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类组合框架结构均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耗能能力;试件的破坏模式主要有钢管局部屈曲、混凝土板开裂和钢管撕裂等;端部带拉筋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的承载力与耗能能力优于普通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柱端拉筋能延缓结构塑性铰的出现,提高结构抗震耗能性。研究成果可为钢-混组合结构体系在抗震设防高烈度地区和城市人口密集区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钢-混组合桁架是一种新型铁路桥梁结构,节点受力复杂,通过对3个采用PBL连接件的钢-混组合桁架节点进行水平单调加载试验,研究了外接式节点的受力特性、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试件进行3D模型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研究表明:钢-混组合桁架节点受力性能良好,PBL连接件传力效果明显;钢腹杆为节点薄弱环节,增加腹杆厚度可有效提高节点屈服后强度和节点极限承载力;通过模型分析,提出的腹杆不对称的设计方法,破坏顺序明确,与3个钢-混组合桁架节点的试验结果相比偏于安全,能够满足我国桥梁抗震设计要求。研究成果可为同类节点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尹国安 《油田节能》2003,14(3):34-36
文中介绍活化粉煤灰在水泥混合材中的应用,通过混合材单磨试验,分析粉煤灰性能及活化粉灰的作用,进一步验证不同品种粉煤灰活化灰的活性,用统一材料磨粉,和原料混合磨制试验,更进一步证明活化粉煤灰的混合材生产水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砌筑水泥》国家标准(GB/T3183—2003),已于2004年1月1日实施,砌筑水泥强度检验方法由GB法改为ISO法,最高强度等级由275号提高到22.5级,而砌筑水泥混合材掺加量要求大于50%,如何利用立窑熟料,生产出既符合强度要求又成本低廉的砌筑水泥,是立窑水泥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9.
泛北极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合作示范区域,已有的重大线性工程及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均面临着与多年冻土相关的冻融灾害及工程病害问题。在全球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增强的背景下,泛北极多年冻土主要呈现地温升高、活动层厚度增加趋势,且低温多年冻土地温升高更加明显,20世纪70年代以来年平均地温(MAGT)升温最高可达3 ℃; 自北向南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且增厚趋势趋于明显,在俄蒙边境地区活动层厚度增速为3~5 cm·年-1。多年冻土退化诱发系列与热喀斯特过程相关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热喀斯特滑坡与热喀斯特湖,且灾害数量急剧增加,如加拿大Banks Island地区1984~2015年热喀斯特滑坡数量增加了约60倍。在多年冻土退化、热稳定性降低的背景下,泛北极铁路、公路和管道等重大线性工程出现了沉陷、裂缝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病害,整体上多年冻土区道路工程病害率大于30%。热融灾害及工程病害的发育均与气候及岩土、冻土条件相关,但工程病害还与工程运营期限、工程结构形式密切关联。对比泛北极道路、管道等线性工程状况及其与工程结构的关系,以及病害特征和防治措施效果,表明基于保护冻土的“主动冷却”设计原则依然是多年冻土区工程设计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