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7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油罐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原因分析及纠偏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罐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与倾斜的因素既有地质条件也有施工和使用不当等诸方面的原因,而目前油罐工程设计中,以油罐中心沉降与周边沉降之差和罐径之比值作为底板容许变形值.且容许变形值控制标准偏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经分析,提出采用地基应力解除法对油罐等大型圆形构筑物基础底板不均匀沉降进行调正.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高校工科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从工科教师培训制度的建立、鼓励工科教师进企业、建立企业与高校合作关系等角度提出了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途径,以切实提高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与含水率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在相同的密度状态下非饱和土的强度与含水率密切相关,随着含水率的增加,非饱和土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总体均呈现递减的趋势,并且含水率对粘聚力的影响要比对内摩擦角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4.
王一名  常立君  李滢 《材料导报》2021,35(z2):268-274
再生微粉由其成本低、易获取的特点用于固化盐渍土可以达到固废利用、节约资源的目的.本实验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XRD和SEM试验,探究了再生微粉联合粉煤灰、水泥固化盐渍土的强度特性、微观机理、固化机制,结果表明:再生微粉替代部分粉煤灰、水泥掺入盐渍土后,固化土抗压强度较天然盐渍土有了大幅提升,且再生微粉替代粉煤灰的较优替代量为80%;再生微粉的掺入促进了粉煤灰的硅酸化反应,生成具有胶凝作用的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相互构成网状结构,提高了土体稳定性;再生微粉联合水泥固化盐渍土时,生成的胶结能力较强的C?S?H和C?A?H凝胶会与再生微粉共同填充于土间孔隙中,使土体结构更加密实,通过凝胶的凝结硬化作用增加盐渍土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5.
试样取自南昌非饱和红土层,室内配制了64组非饱和击实试样分别进行直接剪切试验,以研究非饱和红土含水率、干密度对抗剪强度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含水率、干密度对抗剪强度及c和∮影响不呈简单的线性关系.相同干密度下,抗剪强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而在相同的含水率下,粘聚力c随着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内摩擦角∮与干密度的关系较复杂.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理论和试验研究分析,探讨了江西地区非饱和红土抗剪强度与含水量和密度的一般规律,随着含水量的增加,抗剪强度有减小的趋势,并且含水量和强度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在一定的含水量情况下,抗剪强度并未呈现出随干密度增加而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英国GDS动三轴试验系统,对青海西部地区的路基盐渍土进行动三轴试验,在温度变化条件下探讨其破坏动应力、动黏聚力及动内摩擦角等相关参数随围压、频率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不同动载频率下破坏动应力-围压-温度关系曲面,得到了与温度相关的曲面拟合方程。试验结果表明:土-冰-盐的胶结作用对温度变化极其敏感,随着温度降低,盐渍土的破坏动应力明显增大;动黏聚力和动内摩擦角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运用非饱和渗流理论分析了不同降雨强度和降雨持续时间对土坝非饱和区含水率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降雨强度越大、降雨持续时间越长,非饱和区土体含水率变化也大,坝坡表层土体较容易达到饱和,并且降雨影响深度也大,对坝坡表面湿化裂隙的产生及坝坡稳定性影响大.不管降雨强度如何,坝顶和坝坡中上部比坡体的中下部更容易受降雨浸湿.  相似文献   
9.
非饱和土与饱和土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土中存在基质吸力.吸力对土的力学性状有重大影响,是非饱和土研究的核心问题.根据基质吸力测定试验拟合了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得出在相同干密度下,基质吸力随含水量的增加而急剧减小.  相似文献   
10.
教学团队建设是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土力学》教学团队秉承多元团队融合协作的思想,以青海大学高原土木工程安全技术教学团队建设为例,结合地方高校特点,培养面向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工程管理行业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打造优势学科,提升团队整体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实践锻炼,为使该教学团队为青海省建筑领域培养更多、更好高级技术人才,并发展成为服务于地方建筑行业的省级重点高水平团队,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实践表明:多元团队融合建设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完善了《土力学》教学手段和方法,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