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3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钻井过程中井壁不稳定时有发生,关键是要把地层的地应力计算准确.对于不同构造区域,不同性质的地层其地应力大小是不同的.通过对现场水力压裂试验法、室内声发射凯塞尔效应法测定深部地层地应力的技术及提高测量精度的数据处理方法的论述,建立了山前构造带分层地应力计算模式,最后,介绍了新疆三大油田不同区块的地应力实测结果及其区域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缝洞型气藏储层类型多样,非均质性严重,油气水关系复杂,影响开发对策的因素较多,井型的优化配置是其关键因素之一。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缝洞系统井型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水体能量、开采速度、开发方式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洞及多洞系统无底水的情形适合采用直井开发,而水平井更适合有底水存在的多洞系统以及多洞之间不连通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塔中I号气田凝析气藏的开发,确立了主要的开发技术对策,为此类气藏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不同助剂K、Mg、Fe、Cu、Zn和Mn对Ni-Mo-P/γ-Al2O3预加氢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助剂Mn、Zn添加方式和添加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XRD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助剂Mn和Zn可以削弱活性组分与载体的强相互作用,改善NiO在载体表面的分散性。助剂Mn的最佳添加方式为共浸渍Mn-Ni-Mo-P,最优负载量为0.30%(MnO2相对于载体的质量分数);助剂Zn最佳的添加方式为先浸渍Ni-Mo-P后浸Zn,最优添加量为0.44%(ZnO相对于载体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4.
非常规油气藏体积改造技术核心理论与优化设计关键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北美页岩气藏在储层渗透率低至纳达西的情况下仍能实现有效开发,其核心是增大储层改造体积,用技术体系来表征即为“体积改造技术”。“体积改造技术”强调“打碎”储层,使裂缝壁面与储层基质的接触面积最大,在三维方向实现对储层的“立体”改造。针对页岩和致密油气储层的不同特点,界定了“狭义”和“广义”体积改造技术的异同:“狭义”体积改造技术源于对象、技术和验证3个要素(页岩、“水平井钻井+水平井分段压裂”、微地震裂缝诊断);“广义”体积改造技术是针对致密油气储层提出的水平井多段和直井多层压裂技术方法。两种技术针对的储层对象有所不同,但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体积改造技术的核心理论为:1“打碎”储层,形成复杂缝网,“人造”渗透率;2基质中的流体沿裂缝“最短距离”渗流;3大幅度降低基质中油气流动所需驱动压差。进一步提出了满足体积改造技术理论的核心条件为:储层具有明显脆性,天然裂缝与层理发育,最大最小应力差较小。其中脆性指数是岩石发生破裂前的瞬态变化快慢(难易)程度的表征,而体积改造技术优化设计的关键是“逆向设计”方法,以及分簇射孔模式、最优孔数及裂缝间距优化。现场实际研究表明:分簇射孔确保各簇有效开启的最优孔数为40~50个,并可获得最优孔数与排量的关系,以及最优缝间距越小越易实现裂缝转向;同时还给出了孔眼优化、实现应力干扰的最佳裂缝间距、细分切割基质的理论模型与计算结果。体积改造技术对提高非常规油气藏的改造效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岩石变形及破坏过程中渗透率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11  
为流体所饱和的储层岩石或油砂受上覆压力,构造应力及流体压力的作用,钻井、完井、试井及油藏开采过程中,原有的应力状态受到扰动,在井眼或炮孔周围产生应力集中,岩石或油砂骨架有效应力随流体压力的衰竭而不断增大。通过不同应力状态下岩芯渗透率变化规律同步测试,分析了岩石渗透性与其应力状态及其力学参数间的相关关系,据此建立了渗透率与应力状态相关关系模型。为钻井及试采过程中防止储层损害的合理压差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纤维复合无筛管防细粉砂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油气藏开发中出砂严重,常规防砂技术效果很差。分析传统防砂工艺的不足,针对细粉砂岩的特点,提出防治细粉砂的总体思路为“解”、“稳”、“固”、“防”、“保”和“增”。用前置解堵液解除储集层损害,用带正电荷支链的软纤维稳砂剂吸附细粉砂颗粒将其聚集成颗粒集合体来稳砂,将硬纤维和涂层砂充填在水泥环外形成类似筛管作用的三维网状复合体,达到无筛管防砂目的,,在裂缝端部脱砂压裂解除近井地带损害,并改善原有渗流条件而增加产量。实验研究表明,纤维可以使复合体的稳砂能力提高十几位到几十倍。图3参8  相似文献   
7.
中国液化石油气市场格局及经营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近年来中国液化石油气市场的现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探讨了液化石油气生产和销售企业的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气田属于碳酸盐岩油气藏,储层孔洞极其发育,但连续性差且随机分布,以往单纯用直井进行开发效果不甚理想,拟采用水平井技术进行改进。为此,运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储层特征对水平井的适应性,并与直井进行了比较,证实水平井在产能、单井控制储量和最终开发效果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最后对塔中Ⅰ号气田水平井的方位、轨迹、长度等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水平井优化设计方面应尽量保证水平段方向与裂缝发育方向垂直,并用“穿头皮”思路(是指水平段距“洞”有一段距离,垂向距离一般控制在10~20 m,防止钻到洞发生井漏,同时也保证完井酸化后能沟通洞)对水平段进行垂向轨迹的优化,水平段的最佳长度在600~800 m。该开采技术的应用使塔中Ⅰ号气田获得了更加经济、高效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非常规油气藏体积改造技术——内涵、优化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系统阐述了体积改造技术的基本内涵、优化设计及实现方法。其内涵包括5个方面:①可"打碎"储集层,形成复杂缝网,"创造"人造渗透率;②裂缝起裂不是单一张开型破坏,而是剪切破坏及错断和滑移等;③"突破"传统压裂裂缝渗流理论模式,大幅度缩短流体有效渗流距离;④适用于较高脆性岩层的改造;⑤采用"分段多簇射孔"。分析表明:流体穿过100 m渗透率为0.000 001×10 3μm2的基质向裂缝渗流需要的时间超过100×104a,只有体积改造形成裂缝网络才能使流体从基质向裂缝实现"最短距离"渗流。簇间距优化、非均匀布段(簇)、优化支撑剂铺置模式等是实现体积改造的关键理念;加密分簇技术、多次停泵注入模式及多次端部脱砂压裂技术是低脆性指数地层实现体积改造的技术关键。体积改造技术在致密砂岩(油、气)、火山岩、碳酸盐岩的改造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利用多层多分支井技术对储集层实施"立体式"体积改造是高效开发非常规油气藏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纤维复合无筛管防细粉砂技术在涩北气田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是中国第四大气田,其储集层为第四系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胶结疏松,出砂严重,常规防砂技术基本无效或效果很差。根据对该气田储集层的研究,其防砂作业要采用软纤维稳砂预处理技术和处理液(处理液由可防止储集层岩石润湿反转的表面活性剂和可以稳定细粉砂颗粒的软纤维稳砂剂组成)。基于对具有防砂效能的纤维与涂层砂形成的三维网状复合体结构与性能的研究,研制出在储集层条件下稳定并能抗温、抗酸、抗碱和抗地层水侵蚀的防砂专用特种纤维复合体,用盐湖水配制出低损害清洁压裂液,并设计了压裂端部脱砂与控制工艺,形成了纤维复合体技术、清洁压裂液技术和端部脱砂技术集成配套的纤维复合无筛管防细粉砂技术。用该技术在涩北气田12口井进行先导试验,取得了显著的防砂效果,防砂后的不出砂产气量是防砂前产气量的1.75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