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5篇
建筑科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水平偏心荷载下斜桩群桩受力性状的离心机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斜桩群桩在水平偏心荷载下的受力性状,在砂土中开展了一系列离心机模型试验,着重对比了直桩群桩和斜桩群桩抵抗水平及偏心荷载的不同特性。详细介绍了模型试验的装置、方法以及内容。试验结果表明:水平荷载偏心距大小对群桩水平承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群桩扭转承载力的影响较小。对于直桩群桩,在试验范围内小偏心距(4.3倍桩径)加载对应的水平承载力大于零偏心距(即纯水平加载)及大偏心距(7.1倍桩径)加载的水平承载力。相同条件下,斜桩群桩抵抗水平、偏心及扭转荷载的能力显著强于直桩群桩。水平偏心荷载下,斜桩群桩中各基桩的桩顶水平位移相互差异较直桩群桩更大,且该差异随偏心距的增加而增大;在多向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基桩桩顶剪力与桩顶位移方向有所不同。水平荷载下斜桩群桩中的基桩轴力显著大于直桩群桩。斜桩群桩较好地发挥了基桩的轴向承载能力,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载。  相似文献   
2.
水平循环荷载下高桩基础受力性状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海高耸结构基础承受风,浪,波流等水平循环荷载作用,受力变形性状十分复杂.在饱和粉土地基中完成了单桩和群桩的水平循环加载试验,揭示了单桩和群桩响应随循环加载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循环加载使桩周土体产生累积塑性变形,桩-土体系水平刚度随循环次数增加不断下降;先期循环加载对后期加载的刚度有着明显影响;群桩中各基桩分担的水平荷载比例随循环加载发生重分配,前排桩的作用得到更多发挥;荷载循环效应对群桩的影响大于单桩.基于p-y曲线法引入循环效应系数以考虑荷载循环的影响,并将该方法与其它文献方法和试验结果作了对比验证.  相似文献   
3.
杨涛  张浙杭  金玉 《山西建筑》2010,36(35):84-85
对舟山大跨越海中塔基础的桩基采用了自平衡法测试,根据实验数据对桩的承载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海中桩基静载试验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舟山大跨越输电工程海中输电塔塔基局部冲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中输电塔塔基附近海床冲刷深度和床面高程是输电塔桩基础设计的重要依据.针对舟山大跨越输电工程,采用海域实测地形资料分析了其海床自然冲刷,利用水槽正态模型试验研究塔基附近的一般冲刷和局部冲刷.研究表明,塔基所处海域海床基本稳定,冲淤幅度很小,多年最大冲淤变幅0.8 m,塔基处最大局部冲刷幅度为7.5 m.据此,可得塔基附...  相似文献   
5.
500 kV 杭兰线需在钱塘江江中立塔, 江中铁塔基础的设计涉及的方面有基础所在区域的水文、气象及地形、地质条件; 河床模型试验; 基础结构的选型和受力分析; 江中基础的施工方案等, 通过模型试验和科学计算, 采取了一系列的工程措施, 确保了工程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基于相关局部冲刷水槽试验、通航环境安全评估等资料,确定了舟山与大陆联网大跨越线路工程海上输电铁塔基础的防撞标准,采用桩基水平大变形p-y 曲线分析法并基于撞击能量控制设计了海上铁塔基础的柔性护墩桩式防撞系统。新型防撞系统由内外圈防撞桩及桩间连系梁组成,所有防撞桩连为一个整体共同抵抗船舶撞击能量,而连系梁中的柔性钢丝束还可保证船舶无法突破防撞系统。该柔性防撞系统一方面能有效降低船舶在撞击过程中的损坏程度,另一方面能抵抗一般高能量撞击而不必修复,对于极限高能量撞击,修复受损局部即可。  相似文献   
7.
输电线路特大跨越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220 kV 舟山与大陆联网跨越螺头国际航道特大跨越按500 kV设计,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输电线路跨越工程,该工程地理位置特殊,设计条件复杂。着重分析研究了输电线路特大跨越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导线选型、跨越塔设计、铁塔基础设计,并提出了设计采用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8.
针对桩基水平承载力计算的2种方法--m法和p-y曲线法,运用2个工程实例计算结果,进行了2种桩基水平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对比分析。结合舟山与大陆联网大跨越工程,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桩基水平承载力及变形的影响;为了优化承台厚度,计算时考虑了承台与群桩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