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沉入钢管干取土灌注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沉入钢管干取土灌注桩是适用于软土地区的新型高效优质桩。本文介绍了干取土灌注桩的施工设备、工艺及其设计与质量检测方法,并简单分析了该桩型的技术经济特点。该桩型具有无泥浆污染、对邻周环境影响小、承载力大、质量可靠和工程造价低等优点,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提高居住建筑的节能水平,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促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北京市再次修订了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新版标准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与北京地区1980年的居住建筑设计标准相比,单位建筑面积的采暖能耗指标降低了75%,是国内首个达到"第四步节能水平"的地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达到了同等气候条件的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水平。该标准首次规定了东西向窗安装外置可活动遮阳设施、12层以下及12层以上能够保证太阳能利用率达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建设世界之城、绿色之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集约、高效、生态型绿色城市发展新模式,高标准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发展绿色建筑,是贯彻绿色北京发展战略、提升首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本质需要,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提升城乡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是发展绿色和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效方式,是建设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举措.北京的绿色建筑发展之路是中国整体绿色建筑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技术萌芽、基础研究、示范实践、制定标准到规模推进,从绿色奥运场馆、低能耗工程、绿色建筑工程示范性阶段到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绿色生态功能区建设实操性阶段,从单一考虑节能、兼顾节地节水空气质量要求到构建规划、建筑等多层面的绿色建筑指标体系,绿色建筑的发展随着北京城市发展战略的调整和提升不断深入、不断创新和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4.
模数协调与工业化住宅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住宅产业化的目标、标准和核心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住宅产业化就在许多国家开始发展起来,如日本。至今为止近60年的时间中,住宅产业化所体现的效果和意义,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目前,国际上对住宅产业化的实施目标基本达成共识并确定为:  相似文献   
5.
一、为什么要推进住宅产业化? 住宅产业化的核心是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和土建装修一体化.推进住宅产业化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推进绿色安全施工、提高住宅工程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是住宅建设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推进住宅产业化是建设领域实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2010年3月,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会同市规划委、市国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质监局和市财政局联合举办了“北京市住宅产业化国际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7.
分段联解法计算桩的抗压静刚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禄荣 《工业建筑》2002,32(1):27-28,54
桩的刚度是桩的一个重要参数。采用分段联解法求解层状地基中单桩的抗压静刚度 ,获得刚度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刚度与若干桩基设计参数的关系 ,其中包括桩径、桩长、桩的弹性模量以及桩周土与桩端土的弹簧刚度等。  相似文献   
8.
某基础工程桩型变更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某基础工程设计中桩型变更技术经济分析为例,说明在基础设计中必须考虑各种可能的方案,从质量可靠性、对邻近环境的影响、施工效率及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后,方能选择最佳方案,进行优化决策。  相似文献   
9.
关于地连墙槽壁稳定三维分析计算公式的辨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前  言 yh笔者最近查阅了国内外大量地连墙槽壁稳定计算方面的文献 ,发现同一个半圆柱体模型 ,其计算公式竟多达六个版本。由于槽壁稳定分析是地连墙施工成功与否的关键 ,而半圆柱体模型是实际工程应用较多的模型 ,故本文先罗列这些公式 ,在此基础上简述公式的合理推导过程。主要目的是去伪存真 ,便于岩土工程师们应用 ,并提醒作者和读者在引用科技文献时一定要严谨 ,不要盲目照搬。2 半圆柱体模型的计算公式半圆柱体模型早见于日文文献 ,大林组技术研究所佐藤宽、秋野矩之 ( 1975)等推导了半圆柱体模型计算公式[1] ,喜田大三 ( 1979) [2 ] 和倔井阳三 ( 1980 ) [3] 先后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