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将相变材料制作成定型板材敷设在屋顶外层,白天通过相变吸收太阳辐射得热,屋顶内表面温度变化很小,减少了室外通过屋顶传入室内的热量。本文建立了该屋顶结构的简化动态热网模型(RC模型),对相变屋面热工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包括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相变温度半径和材料厚度等。结果显示,与非相变屋面相比,相变屋面内表面平均温度及最高温度都有了明显的降低;影响因素对内表面最高温度的影响较大;综合考虑相变屋面的衰减系数、延迟时间及经济性,夏热冬冷武汉地区夏季典型气象日下该屋顶结构适宜的相变温度范围为33~35℃,相变材料厚度为30 mm,该工况下相变屋面的衰减系数相比非相变屋面降低0.281,延迟时间增加6.65 h。  相似文献   
2.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铁路旅客站房冬季渗透风及热分层问题,以武汉某铁路站房为调研对象,对候车区高大空间开口尺寸,渗透风量和温度分布进行实地调研。结果表明,调研时段站房总渗透风量达到61.2万m~3/h,折合换气次数为2.1次/h,其中高架候车室渗透风量为54.7万m~3/h,折合换气次数为2.0次/h,整个站房单位空调面积渗透风热负荷为68.5 W/m~2。高大空间下部候车区温度为15.0℃,顶部温度为20.0℃,上下温差为5℃,温度梯度下部较高,上部平缓,平均约为0.28℃/m。调研结果为站房运行节能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建筑围护结构——相变通风屋面,该结构通过利用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吸收室外得热,并利用夜间通风带走相变冷凝热,降低室内空调负荷。建立了相变通风屋面简化动态热网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对相关参数进行了辨识,并对比分析了简化模型的准确性与实用性。结果表明,简化热网模型非通风和通风工况的模拟结果中,屋面内表面温度平均值与参考模型分别相差0.04℃和0.13℃,内表面温度的相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5.8%和8.9%,内表面热流相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4.0%和6.7%,准确性高,实用性强,计算量小,可嵌入到能耗模拟软件中进行节能特性分析及气候适应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高大空间空气处理单元是一种新型的分散式高大空间空调末端,可有效改善冬季室内温度分层现象。以武汉市某火车站候车厅为例,采用CFD模拟方法对高大空间空气处理单元的不同送风角度和送风口尺寸下的冬季候车厅温度分布进行模拟,并与采用分层空调系统时的温度分布进行对比分析,该末端系统可减小33.3%的垂直温度差,进而减小21.3%的热负荷。本研究结果将为高大空间空气处理单元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6.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屋面结构,在屋面结构内部设置相变材料层和通风层,以提高屋面隔热性能.以定型相变通风屋面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中间层定型相变通风屋面的三维传热模型,模拟分析相变温度,相变材料厚度,空腔通风策略和空腔大小等因素分别对屋面热工性能和相变材料潜热利用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对于中间层定型相变通风屋面,相变材料厚度为25 mm、 相变温度为33~35益,通风速度为2.5 m/s,空腔半径为40 mm,是最为优化的屋面结构.该工况下中间层定型相变通风屋面内表面的最高温度相比于非相变通风屋面降低了3.38益,内表面平均温度降低了1.68益,衰减系数降低了0.167,延迟时间增长了4小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