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8篇
水利工程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合地基的平面应力扩散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于柔性或半刚性悬桩复合地基 ,下卧层的沉降量在总沉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但目前常用的沉降计算方法中用均匀或双层地基应力场来代替复合地基应力场 ,前者导致计算值和实测值间存在较大的误差 ,后者虽然能反映复合地基的应力扩散特性 ,但在概念上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之处。针对此问题 ,本文在用弹性地基梁理论分析平面应变条件下复合地基应力扩散效应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力扩散系数的计算公式。该公式结构简单 ,参数易得 ,结合分层总和法可计算下卧层沉降 ,便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泥和粉煤灰等固化剂对南沙淤泥进行固化处理,并在模拟滨海环境下进行干湿循环试验,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直剪试验、扫描电镜试验,研究不同干湿循环次数和不同水泥粉煤灰掺量对其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固化淤泥土的内摩擦角、黏聚力、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随着水泥,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微观试验结果表明:干湿循环影响固化淤泥土中胶凝体晶体颗粒的生成,从而影响固化土结构的致密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颗粒粒径和纤维对微生物固化砂土性能的影响展开了研究,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渗透系数、孔隙率、碳酸钙生成量的测定,从宏观角度分析颗粒粒径和纤维对微生物固化效果的影响;结合电镜扫描,从微观角度对其固化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当颗粒粒径范围为0.25~0.5 mm时,微生物固化效果更好,强度更大;当颗粒粒径在0.25~0.5 mm范围内时,纤维对试样强度有增强作用,但在颗粒粒径范围为0.08~0.25 mm、0.5~1.0 mm、1.0~2.0 mm时,试样强度下降;碳酸钙在微生物固化过程中主要起填充和连接作用,连接作用与"有效沉积钙"的比例有着明显的关系,"有效沉积钙"比例越多,砂颗粒间的联系性越强,强度越高。纤维与颗粒间的孔隙共同影响着"有效沉积钙"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湖南永州九鼎·印象瑶都项目基坑南侧、北侧的支护设计,成功利用柱板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加腰梁的设计,解决了在原有埋深的挡土墙边开挖基坑的支护难题,并通过对周边建筑物、坑顶水平与竖直沉降的持续监测,建立了有效的基坑变形预警系统,采取了有效应对喀斯特地貌基坑问题的措施,指导基坑围护,从而保证了基坑在喀斯特复杂地貌下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以中山港地区软土为主要研究对象,将现场收集、室内实验和原位测试得到的一系列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将统计结果与南沙和整个珠三角地区的软土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虽然该地区软土的含水率、孔隙比、压缩系数的变化范围均要低于其他两处,但其本身的抗剪强度低,力学特性仍较差.通过建立各项指标间的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方程,研究其相关性程度,得知其孔隙比、含水率、干密度间的相关性最佳.通过分析中山港地区不同区域软土的含水率、孔隙比、压缩系数、黏聚力4项土性指标沿深度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其区域性差异特性.研究结果可供该地区工程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基础,分别以矿渣、粉煤灰换掺水泥对广州南沙软土进行固化处理,得出了固化土体的内摩擦角、黏聚力、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各种固化剂掺入量及龄期的变化关系。通过电子显微镜观测(SEM)和X射线衍射技术(XRD)研究了不同固化土样的微观结构特征和土样的矿物组成。研究表明:在一定换掺量下,矿渣对水泥的换掺效果明显,其对于南沙软土的固化能力优于水泥,而且固化土后期强度增长速率较快;相反,粉煤灰对水泥的换掺效果却不佳,其固化软土的能力比矿渣弱得多。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软土的工程性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内部结构。通过对广州南沙地区软土的物理力学试验获取了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利用扫描电镜分析和图像处理技术获取了软土的微观结构参数。运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编程,建立了软土工程性质指标与微观结构参数的RBF神经网络模型。通过两个分析模型(模型Ⅰ和模型Ⅱ)的实例研究表明,RBF网络模型具有结构简单,计算速度快,精度高,泛化能力强、性能稳定的优点。该方法可以作为软土宏微观关系建模的有效途径和软土微观结构试验的有效补充,可为软土工程可靠性分析和软基处理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水泥固化软土存在的不足,采用聚丙烯纤维-水泥对广州南沙软土进行固化,分析探讨了纤维水泥固化土的受压破坏方式以及纤维掺量、纤维长度、水泥掺量、龄期对纤维水泥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泥土中掺入纤维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无侧限抗压强度,且在一定范围内,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纤维掺量和纤维长度的增加而增大;纤维水泥土中水泥的最优掺量为12%;纤维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增大,并且早期强度增长较快,后期增长较慢并趋于稳定;纤维能增加水泥土的抗拉强度,减少水泥土试样破坏时的裂缝宽度和数量,改善它们的脆性破坏形式。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固化砂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是一种新兴的土体加固改良技术,该技术具有高效、环保和经济的特点。MICP通过将微生物引入到岩土工程中,利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改善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近年来,生物岩土技术逐渐成为岩土工程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从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的基本原理出发,归纳总结MICP反应中影响因素(细菌、营养液成分、pH、温度和固化方式)对生物固化砂土的影响,阐述生物固化土的岩土工程性质(渗透性、强度、耐久性、液化性、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微观机理)和工程应用(砂土改良、污染土修复、混凝土裂缝修复和飞尘抑制)。通过对国内外MICP方向的文献整理和归纳,探讨MICP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研究了循环灌浆次数对生物固化砂土效果的影响。循环灌浆1~5次后,分别进行固化后砂柱的物理力学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根据不同循环灌浆次数下固化后砂柱的渗透系数、干密度、吸水率、无侧限抗压强度和碳酸钙含量,分析固化效果,并且结合扫描电镜微观分析孔隙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渗透系数和吸水率与循环灌浆次数呈现负相关关系;干密度、无侧限抗压强度和碳酸钙含量与循环灌浆次数呈现正相关关系;循环灌浆达到3次及以上时,固化效果变化趋势逐渐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