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乡村公共空间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乡村建设逐渐成为发展的关键领域,公共空间作为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受到广泛的关注。以1996~2021年CNKI国内乡村公共空间研究文献为检索源,采用CiteSpace软件生成科学知识图谱,分析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在此基础上,将现有研究按照综合性与专题性展开文献述评。研究发现:(1)近20年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集中在空间的形态特征、保护更新、演变重构等方面,多学科研究为其提供了广阔的视角;(2)近年来乡村公共空间研究发生物质-社会-文化转向,需关注其文化属性的挖掘,尤其是非物质文化在公共空间中的呈现方式与保护利用模式;(3)乡村公共空间的分类方式多样,类别之间存在交叉重复问题,应明晰类别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基于生产-生活-生态的复合化类型与特征;(4)在新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创新产业与乡村发展密切相关,需进一步更新乡村公共空间的传播和利用方式,发掘其新型价值;(5)乡村公共空间重构聚焦于物质空间的建设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需注重结合乡村产业发展与城乡融合,构建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功能-文化-空间-机制”的重构路径。未来应搭建多学科平台,结合应用性理论探索新视角,同时运用定性定量多种研究方法,综合探索乡村公共空间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体系。  相似文献   
2.
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荩 《中外建筑》2004,(2):49-51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建筑文化在其诸多构成因素影响下,不断传承与创新.本文试图从传统建筑文化三个方面的属性,来概括对其内涵精神的认识;并通过黄金乡政府办公楼及会所的方案设计体会,说明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有机更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罗荩  李鹏昊  季铁 《包装工程》2021,42(14):56-64
目的 以传统村落保护为出发点,从类型学与数字化相结合的视角,探讨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路径的设计与建构,旨在对未来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修复、数字更新与营建、文化传承与资源共享提供思路.方法 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反思传统村落保护中的现有问题;结合知识图谱文献研究和数据模型方法,进行类型学与数字化保护的关联性探讨,展开对传统村落物质层面与非物质层面多元属性的分析,试图明晰"文化-营造"的类型层级,建立非单一类型层级的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研究框架.结果 基于双重本体语义模型数据库的构建,实现了"数据采集与模型重现-数据处理-类型提取-解释分析-路径应用"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路径.结论 双重层级的构建解决了文化延续与乡村营建的衔接问题,在设计实践工作中作用于不同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4.
葛昆  徐千里  罗荩 《山西建筑》2006,32(23):12-13
根据龙门坝旅游村的具体概况,探讨了空间文化意境的刨造以及创作立意的实现,介绍了空间创作的文化主题,针对龙门坝提出了规划布局方案,满足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罗荩  高美祥  杨瑛  陈翚 《室内设计》2022,(2):126-133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承载着乡土文化传 承、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社会治理等功用,是乡 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物质空间载体。随着乡村休闲 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型和新型公共文化 空间在外来和内生文化资本的叠加作用下混合共 生。借鉴文化资本的作用原理和分类方式,根据 空间生成不同阶段的干预因素和作用特征,将乡 村公共文化空间识别为由具态化、物态化和制度 化文化资本主导的生产型空间、生活型空间及组 织型空间三种类型。在乡村旅游经济资本力量的 驱动下,公共文化空间在更新过程中产生消费化、 静态化和孤岛化等发展趋势。以湖南浏阳市农业 休闲旅游型竹联村美丽屋场营建为例,分析三类 公共文化空间物理场域和文化活动的存在特征, 探究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过程中的空间复合 化更新路径,进而提出弹性转化、多元化发展、整体式营建等更新策略,以期为其他类似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营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罗荩  郑晰月  高美祥  陈翚 《新建筑》2023,(2):102-108
我国广大乡村地区非典型传统村落数量庞大且极具价值,却面临着人口外流、民居遗存日渐衰败的“空”之双重困境,亟待活化。日本类似的乡村地区将空き家活用作为一种有效手段进行村落活化,其经验为我国提供了有益借鉴。首先从日本空き家概念出发,分析城市移住民因素和空き家活用理念;并以小豆岛堀越地区实践工作坊为例,从促进制度、支援组织、再生手段等方面探讨日本空き家活用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的制度支持体系,设立产学官民一体的多边联合型支援组织,将空间活化再生手段融入社区生活,有助于推动我国非典型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建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