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建筑科学   4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用地质雷达寻找宋代钧窑遗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神后宋代古瓷窑——钧窑采用地质雷达技术进行了尝试性的探测。雷达图象能清晰地判断出文化层和生土层,对古瓷窑床、瓷片堆积、瓷罐、料泥池也均有良好的显示,在文化层强反射的背景上出现高频小振幅的弱反射异常特征为被多次烧结的古瓷窑床,匣钵上方有不太显著的双曲线异常:瓷片堆积处以稍高的频率和稍低的反射强度为其异常特征;所发现的几处料泥池的上方均显示出同相轴一分为二的特征,其一为向上突,其二为向下倾,最后合为原同相轴方向的雷达图象。对乱石堆造成的干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对饱和岩石随温度变化情况进行实验研究,其结果显示:饱和岩石随温度升高,模量、波速减小;随温度继续升高,模量、波速又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规律是热激活弛豫波动理论模型的佐证。将这一温度效应引入隐含内力的细观PM(Preisach-Mayergoyz)模型中,则模型中的模量Ki变为与温度相关的函数Ki(T)。温度T的变化同样会引起PM空间中滞回细观单元(HMU)特征长度和PM空间HMU密度分布的变化,从而引起宏观模量的变化,为此建立温度对PM空间非经典单元(NCU)密度影响的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温度效应的细观研究,且对循环加载滞回圈的温度效应进行模拟,取得滞回圈随温度升高向应变增大方向移动,滞回圈模量降低,随温度继续升高,滞回圈又随温度升高朝低应变方向移动,模量增大。这一细观模拟结果与国内外相关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岩石非经典非线性频率效应的细观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通过对岩石的非经典非线性时频效应的微观机制的研究,建立了能够反映岩石的非经典非线性时频特征的理论模型。利用Guyer等提出的研究非经典非线性的定量化方法,反演得到了实验室样本的P-M空间密度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定量研究岩石非经典时频效应的方法,并对0.1。0.5,1,5,10。15Hz的情况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所得的结果与试验数据能够较好地吻合,并且与Tutuncu在试验中发现的规律也完全吻合。这一结果对于岩石和其他非经典非线性材料中的波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饱和岩石随温度变化情况进行实验研究,其结果显示:饱和岩石随温度升高,模量、波速减小;随温度继续升高,模量、波速又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规律是热激活弛豫波动理论模型的佐证。将这一温度效应引入隐含内力的细观PM(Preisach-Mayergoyz)模型中,则模型中的模量Ki变为与温度相关的函数Ki(T)。温度T的变化同样会引起PM空间中滞回细观单元(HMU)特征长度和PM空间HMU密度分布的变化,从而引起宏观模量的变化,为此建立温度对PM空间非经典单元(NCU)密度影响的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温度效应的细观研究,且对循环加载滞回圈的温度效应进行模拟,取得滞回圈随温度升高向应变增大方向移动,滞回圈模量降低,随温度继续升高,滞回圈又随温度升高朝低应变方向移动,模量增大。这一细观模拟结果与国内外相关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循环载荷下饱和岩石的应力—应变动态响应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饱和砂岩和大理岩的循环载荷实验,本文研究了应力-应变曲线的细微差异,指出对于不同孔隙流体和不同性质的岩石,其应力-应变滞后回线的形状是不同的。这是由这些岩石在循环载荷下应变相对应力的响应不同造成的,在加载阶段应变的相位可能超前、并行或者落后于应力的相位。本文引入了Preisach—Mayergoyz模型(简称PM模型),并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模拟。通过构筑PM空间密度函数,求出饱和岩石的应力-应变状态方程,并模拟了其轴向应变-径向应变滞后回线。根据模拟结果可以认为,PM空间中不同的密度函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饱和岩石在地震波载荷作用下的本构关系响应的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