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建筑科学   9篇
轻工业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
随着人防综合防护体系的建设发展,当前以人防工程规划为主体的人防建设规划编制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以人防综合防护体系建设需求为牵引,本文在梳理了人防建设规划的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对现行人防建设规划体系和编制内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编制内容、衔接要求、平战结合三个方面的内容,提出了人民防空建设规划编制体系的构建目标和基本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对编制体系和编制内容进行了探讨,着重突出不同类型的人防建设规划在综合性、专项性、融合性上各自的特点,明确不同层级的规划种类、编制内容,对人防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进行系统规划和整体安排。通过对完善人防建设规划编制体系的探讨,为人防综合防护体系的科学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信息化战争中人口防护的要求为目标,对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防护人口基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在解析城市昼夜人口在分布数量上差异原因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就业人口为影响因素的城市防护人口基数的计算方法。根据城市就业人口分布与城市用地形态的关系建立了人口分布预测模型,引入了就业人口吸引权、用地规模、土地利用强度、区位系数作为模型的基本参数,给出了取值方法。以某市中心城区为实例对防护人口基数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合理,可以供编制人防工程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推进,城市在建设开发中逐渐成型局部高密度状态,在全球化灾害多发的环境下,城市高密度地区的易损性显著,应充分利用其立体化空间加强防灾减灾建设。地下空间具备先天的防灾特性,可以针对不同灾害中发挥相应的防灾作用,并与地面防灾空间协同构建立体化的防灾空间体系。根据地下空间在城市高密度地区的防灾角色与定位,提出了在地下空间建设中兼顾防灾的规划思路,通过分析适合防灾用途的地下空间特点,对其空间和功能要求进行了研判,并进一步提出了引导方法和规划策略,对城市高密度地区地下防灾空间规划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5.
结合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南京综合防灾规划专题编研工作,深入解析了规划编研背景,详细介绍了南京综合防灾规划的理念、原则,灾害风险分析以及防灾空间规划、避难场所规划、防灾通道规划等内容的编研情况,以期对相似或相同类型规划的研究与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地下空间、城市形态以及城市微气候相关研究的梳理,将地下空间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归纳为地上因素与地下因素两个方面,探讨地下空间及其要素对城市微气候影响的机理。地下因素指地下空间进行内部环境控制而直接对地面微气候造成的影响;地上因素指由于进行地下空间规划形成新的城市形态,进而对城市微气候形成影响。首先,理清影响城市微气候的地下空间的要素,并界定地下空间与城市形态研究的切入点,梳理和明确各项外部空间环境的指标;其次,指出目前该研究领域中待解决的两方面关键问题以构建地下空间开发对城市微气候影响的研究框架与路线。  相似文献   
7.
地下集装箱运输系统作为一种大直径的地下物流系统,是集装箱运输的新思路,是目前地下物流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分析了地下集装箱运输系统提出的背景和国内外研究概况,从空间、能源、环境以及世界集装箱发展趋势等四个视角,深入解析了地下集装箱运系统发展的深层动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下集装箱运输系统研究中应注重自动运输与隧道的结合、与现有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兼容和综合效益研究三个方向,以期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推进,城市中心区的高密度化非常突出,在全球化灾害多发的背景下,城市高密度地区的易损性显著,应充分利用其立体化空间特别是地下空间的防灾特性提高城市韧性。本文针对地下空间网络在灾时可以作为避难疏散通道的功能特点,提出了高密度地区地下空间网络的复合可达性评价框架,结合避难行为特点提出了地下空间网络的全局可达性、交通枢纽可达性、地面防灾空间可达性三个指标,并进一步基于图论给出了地下空间网络的建模和计算方法。选取了南京新街口和广州珠江新城分别作为老城区和新城区典型高密度地区,以其地下空间网络为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规划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经成为解决城市空间资源约束问题的重要方式。人口作为城市空间的需求表征,其分布密度是影响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因素。为探究地下空间与人口分布的关系,本文以南京市雨花台区地下空间为例,利用人口热力图动态数据,通过ArcGIS的空间分析和SPSS的相关性分析方法,考察地下空间与人口分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下空间形态分布和开发强度都与人口分布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揭示了地下空间利用的时间弹性,论证了人口分布密度对地下空间开发强度的正向预测能力,为雨花台区地下空间规划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赵子维 《山西建筑》2009,35(12):44-45
指出小城镇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其防灾减灾能力不可忽视,针对小城镇防灾减灾的特点和规划编制要求,对如何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用地评估、规划选址、空间布局等方面支持小城镇防灾减灾规划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