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2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机械》1988年第2期刊登了任远志同志撰写的“塔式起重机塔身结构的稳定计算”一文(以下简称“任文”),学习后,提出以下几点不同看法,供探讨。由于《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11—83)所提供的三项公式(25)、(26)、(27)是两端铰支的力学模型,“任文”拟用“变形等效法”来转换为一端嵌固、一端自由悬臂柱力学模型,笔者认为是欠妥当的。因为两者所发生的变形虽相等,并不意味着最大弯矩与最大切力相等。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期我国引进的西班牙卡西姆公司SH-4518塔机臂架采用椭圆孔活动铰连接方式(文献[2]),防止了次应力的产生,使结构从一次超静定简化为静定结构,臂架正负弯矩降低了25%—35%,因此,此类吊臂宜在制造厂家中得到广泛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3.
我们读了《机械制造》1987年第8期“国外书刊摘要”专栏,摘译自《Maehine Design》,介绍W.H. Macauley的“计算梁挠度的新方法”一文,觉得有以下几点尚可改进,现讨论于下,供参考,望指正。 (1)初步估计max y处。最大挠度处为dy/dx=0处。最大弯矩处为dM/dx=d~3y/dx~3=0处,也即切力V=0处。从原文(图2)可知,V=0处为: x=13+(2060-800-1000)/15=14.74 in 最大挠度处一般说来在最大弯矩处左右。为此我们可估计max挠度y在均布荷重区域。 (2)选择最佳弯矩方程。由于右侧荷重简单,故从右侧起建立弯矩方程比  相似文献   
4.
《建筑机械化》1987年11期刊登了程承运同志撰写的《施工设备管理状态的模糊评判和模式识别》一文(以下简称“程文”),我们学习后,提出一点质疑,供参考,望指正。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思想为已知权分配模糊集(?)及单因素评判矩阵(?)求评判结果的问题,也即已知原像(?)和模变换(?)求出象(?)的问题。可表为 (?) (1)式中(?)表示模糊积,不能看成一般向量与矩阵的乘积来进行。原文公式为: B_1=L·S (2)式(2)是与糊模评判基本思想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虚功原理,给出了两种不同约束条件下弓式力矩限制器的变位计算公式,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并对文献[1]有关公式进行了讨论,发现其计算结果与实际相差过大,不宜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以平衡臂与平衡重总造价达到最小作为目标函数,给出了起重机尾部回转半径T的最佳值,充分地发挥了平衡臂与平衡重的作用,达到节省造价的效果。文末附有实例,实例表明,钢筋混凝土平衡块,优于铸铁平衡块,故短平衡臂塔机应广泛采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本文给出了简便的塔顶变位公式,由此可算出递增弯矩,原有弯矩加递增弯矩算出新的变位,这些塔顶变位值与塔底弯矩值,与文献[1]精确解吻合较好。但计算过程简便很多,故可应用到实际设计中去。  相似文献   
9.
10.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经常需要进行脚手架钢压杆的稳定计算。本文根据欧拉与雅兴斯基公式,推出了由已知条件一次算得断面的简便公式,按其计算的结果与规范计算值接近,并避免了先假定断面再反复计算的过程。现叙述如下: 一、公式推导由于压杆的稳定安全系数K随长细比λ变化,故可写成: K=f(λ) (1) 由《中心受压杆安全系数的选用》(刘大安著)一文中的K=1.67~1.92;当λ≥130时,K=1.92(常数),故K的上限值为1.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