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行1∶5万区调工作时,发现新疆阿克陶县恰尔隆南克英组顶部存在一个不整合面,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具有古风化壳与底砾岩、地层缺失及地层化学异常等。研究表明,它是震旦纪—泥盆纪由于海平面相对下降,沉积相由滨海—浅海相朝沉积盆地演化中造成沉积中断而形成的。实测剖面、填图工作、化学地层及古地理特征均反映出该界面的存在。这一发现对阐明西昆仑石炭纪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否定了前人区域断裂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腾冲火山群喷发于晚上新世-晚更新世,为典型的钙碱性系列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组合。火山作用可能与K2未怒江洋壳俯冲作用有关,但火山喷发时这一地区已为大陆板内环境,弧火山的形成至少在俯冲作用停止以后60Ma,属于一种新的火山作用类型-滞后型弧火山。  相似文献   
3.
对kranz法的原理进行了分析,推导出计算公式,并结合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锚固体整体稳定性验算的Kranz法中假设支点b点的选取位置,认为b点选择为桩的反弯点(即桩入土端中左侧被动土压力与右侧主动土压力相等的点)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4.
滑坡稳定性模糊评价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稳定性评价影响因素较多,且多具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的理论,在分析影响滑坡的主要因子的基础上,建立了定量评价模型。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北川小河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并与传统的刚体极限平衡法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进行滑坡稳定性评价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对北川埃洛石吸附Sr、Co、Cs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埃洛石对Sr2+、Cs2+、Co2+的吸附能力随着pH值增大而增大;②埃洛石对Sr2+、Cs2+、Co2+的吸附随着固液比的增大,吸附率逐渐增大,单位质量吸附量明显减小;③埃洛石对Sr2+、Cs2+、Co2+的吸附过程中,当吸附剂量相同时,其单位质量吸附量随初始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吸附率则随初始浓度的升高而减小,④埃洛石对Sr2+、Cs2+、Co2+的吸附,主要靠断键产生的可变负电荷和分子吸附.  相似文献   
6.
映(秀)-日(隆)旅游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映(秀)-日(隆)旅游公路沿线泥石流的类型、分布规律及特征,泥石流的类型是坡面型、沟谷型、冰雪型泥石流,系统地分析了泥石流形成的基本因素——地质条件、地貌条件、水源条件和人为因素.介绍了泥石流对公路的危害,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措施,为公路设计及施工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腾冲新生代火山岩的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徐锦枫  陈廷方 《吉林水利》2014,(2):16-18,23
棋盘山水库是蒲河流域的首部控制水库,具有保证下游用水的重要作用,在调度方面既要考虑自身的利益,也要兼顾下游地区的用水要求,实现全流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棋盘山水库现行调度方式主要以维持棋盘山风景区景观水面需要为目标,仅保证棋盘山风景区的旅游效益和生态效益。然而现行的调度方式导致下游地区枯水期供水量严重不足,河道生态用水及下游灌溉用水无法保证,而水库汛期弃水量较大,给下游防洪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建立棋盘山水库生态调度模型,以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水质改善最大为目标,以满足下游生态需水为主要约束,采用系统仿真模拟进行计算,绘制棋盘山水库天然流量与调度流量的对比图,表明9月―来年4月水库的下泄流量过程与水库天然下泄流量比较接近,而5月―8月水库的下泄流量与天然下泄流量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采用国际标准检验平面度的“三点法”的含意、内容和特点,并通过实例介绍了“三点法”检验平面度的测量和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论证环形支护体系的优缺点及适用性,促进环形支护体系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结合石夏北深基坑工程实例,从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支护方案设计、支护结构计算、基坑施工及监测成果等5个方面对环形支护体系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环形支护体系较传统基坑支护方法具有整体刚度大、变形小、施工空间大、受力性能好等明显优势,但设计计算与实际受力不符,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应提高施工质量与技术,减小环梁的不均匀沉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