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
吉7井区二叠系梧桐沟组油藏具有油稠、埋藏深、与浅层稠油油藏相比渗透率较低等特点。针对原油性质分布规律,开展了不同的驱替介质、不同介质组合方式等多种驱替方式的综合评价研究,推荐了不同原油性质相适应的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2.
自2井水侵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水气井水侵动态的研究是有水气藏生产管理中最为基础的工作。自2井是缝洞型有水气藏的典型代表,详细研究其水侵动态和产水规律具有重要的工程和理论意义。在核实储量的基础上,详细地研究了自2井的水体能量,应用非线性自动拟合法、视地质储量法等多种气藏工程方法对自2井的水侵动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地下溶洞对气井生产的影响,指出了井底溶洞的储水作用是保持该井后期长期稳产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陆梁油田陆9井区白垩系呼图壁河组K1h1-1~K1h3-1油藏进行了全油藏和单井模拟.在建模时对主要生产层位进行了细分层,以较准确地描述油水分布和注采对应关系.通过对全区及各单井主要指标的生产历史拟合,修正了地质模型和生产动态模型,更好地反映了该油藏的非均质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油藏工程研究成果,设计了2个分注合采方案来研究薄层边底水油藏的分注合采效果.模拟结果确定方案1效果较好,可使油田获得较高的采出程度.  相似文献   
4.
车排子油田A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储集层属于孔隙-裂缝型双重介质,其油气成藏和产能受断裂、岩性、岩相、孔隙和裂缝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成藏规律复杂,产量差异大。以开发产能为主导,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分析化验、地震等资料,分析了岩性、岩相、基质物性和裂缝等储集层因素和产能的配置关系,明确了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的油气生产特征,结果认为在靠近火山口爆发通道的爆发相和溢流相等优势岩相内,发育火山角砾岩和气孔状玄武岩等有利岩性,对应的基质物性好、裂缝发育,高产井分布多、产量高,同时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自然电位测井曲线负异常和电阻率—密度测井曲线具一定叠合面积的电性特征。结合产能主控因素和开发动态产量,在平面上划分出3类储集层有利区,Ⅰ类储集层性能最优。由此,结合测井曲线特征,提出对9口老井进行恢复试油建议,并建议针对C3和C4岩体新部署11口开发评价井。  相似文献   
5.
在薄层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油井在纵向上大都穿越多个油层,而在油藏合采开发方案决策中,多层油藏合采层位组合主要基于开发油井时的层系划分原则,并没有对多层油藏开采中多层合采的划分方法进行系统、定量的研究,而研究多层油藏合采和分采的技术界限对划分薄层底水油藏的开发层系和确定单井采油方式具有明显的工程意义。通过建立层间无窜流双层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从层间压力、储层物性方面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因素分析方法,获得了薄层底水油藏分注合采技术界限和界限方程,并通过实例应用说明了图版解释方法。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为薄层底水油藏分注合采层位组合提供正确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大量的震例研究表明,城市范围内活动断层突然错动产生的直下型大地震,是对城市破坏最大、危害最严重的突发性自然灾害,直接威胁着城市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了有效减轻城市直下型地震产生的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二十世纪初中国地震局提出了"大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计划。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指示  相似文献   
7.
据预测,在世界范围内圈闭在水合物中的天然气储量大约要比常规气藏天然气的可采储量大两个数量级.特别是对于那些其它可燃矿产资源有限增加的国家,这一预测引起了其政府部门的极大关注.此外,个别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公司也已经开始进行关于水合物气藏的钻井和测试研究工作.目前的研究目标包括:设计快速安全的钻井和测试方法;设计改进特征描述技术的方法;生产技术的实验室测定方法,例如减压法和热激发法.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陆上和海上的三个水合物聚集区,用于确定重要的流体流动、热传递、热力学、动力学、地质力学性质的水合物微观特性描述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石物性和压汞资料,对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下组砾岩储层孔隙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区克下组属于中孔、中渗透储层,以粒间溶孔为主,次为原生粒间孔隙,优选出孔隙度、渗透率、均值、偏态、饱和度中值半径、最大孔喉半径、平均毛管半径、视孔喉体积比和非饱和汞孔隙体积百分数共9个能反映孔隙结构的参数,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将研究区克下组砾岩储层分为4类(Ⅰ—Ⅳ),分别代表储层孔隙结构好、较好、较差、差;储层的微观孔隙分布主要有3种类型,孔隙直径分布分别呈单模态、双模态和复模态。影响孔隙结构的因素有构造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构造格局决定着储层的沉积格局,进而控制了储层的孔隙结构。沉积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岩性对储层物性的控制。压实作用造成孔隙度降低;胶结作用使孔隙结构和物性变差;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使储层孔隙结构和物性得以改善;重结晶作用产生的新生自形晶矿物全充填或半充填于粒间孔隙和喉道中,使孔隙减少、喉道变窄,孔隙连通性变差;压溶作用可产生压溶缝、缝合线或溶孔,扩大了孔隙空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