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5篇
综合类   1篇
矿业工程   5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MMC-HVDC)接入交流系统可能会对交流断路器清除短路故障造成影响。基于MMC的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分析了交流系统短路故障下MMC对交流断路器的影响。然后,研究了交流系统发生对称短路故障时,MMC的运行工况对短路电流的影响,发现MMC对短路电流的贡献主要来源于MMC向交流系统注入的无功功率。接着,研究了交流系统发生非对称短路故障时,MMC在不同运行工况下贡献的三序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得出MMC阀侧零序和负序电流为0,阀侧正序电流是三相对称的且大小由运行工况决定的结论。最后,提出了交流系统对称短路和非对称短路故障下抑制MMC贡献的短路电流的控制方法,并通过PSCAD/EMTDC仿真验证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以及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刘桡  周友斌 《攀钢技术》1999,22(3):6-10
介绍了HTP(25)231-200型电选机的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通过与YD-3型电选机分选试验结果对比,对HTP型电选机在结构和操作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含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下的配电网有功调度问题,提出了简易的可再生能源的功率品质分层方法及其调度策略,通过设置以电动汽车充电功率为例的可平移负荷,以含储能电池、电动汽车租赁、以及发电成本的综合运行管理成本、可平移负荷不满意度以及弃风量为优化目标,建立有功调度优化模型。以污染物排放量作为辅助指标选择最优方案,所建模型能够兼顾系统运行经济性、环境效益,以及错峰充电的社会影响。通过NSGA-II求解该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算例仿真和对比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所提可再生能源功率分层方法简单有效,可为实际配电网的调度运行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换流站常用滤波器的类型及特点,探讨了滤波器装置的保护配置方案,详细阐述了换流站滤波器装置的现场试验技术.  相似文献   
5.
周友斌  杜治  王江虹 《湖北电力》2006,30(Z1):17-24
以湖北电网2006年夏天的3个典型大负荷日的电网运行情况为基础,对变压器、线路的负载率及变电站容载比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负载率偏高的设备,对2007年电网运行趋势作了预测,指出了需要重点关注的电网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6.
汪涛  谢齐家  周友斌  金涛  周凯 《变压器》2016,53(9):49-52
阐述了在现场进行特高压换流变压器空载试验的主要困难,分析了通常用于大型变压器现场空载试验的电容补偿法的缺陷,给出了实例。  相似文献   
7.
新型捕收剂ROB浮选微细粒级钛铁矿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制的新型捕收剂ROB用于攀枝花微细粒级钛铁矿浮选,工业试验获得了精矿钛品位48%,回收率75%的良好指标,与原捕收剂比较,精矿钛品位提高0.65个百分点,回收率提高7.3百分点,每吨钛精矿浮选药剂成本降低40.54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多并网逆变器之间的交互影响会引发谐振,威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了解决谐振问题,建立了多并网逆变器阻抗网络,分析了谐振抑制机理,基于导纳重构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导纳的全局谐振抑制策略。该策略利用公共连接点处谐波电压产生和谐振频率相关的虚拟导纳,动态调整网络阻抗,抑制系统的谐振。以两个并网逆变器系统为例,理论分析了谐振抑制效果,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全局谐振抑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所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该的两头主及发展方向。该系统的网络采用总线加星形的结构,在户内使用同轴电缆或双绞线,楼宇之间使用光缆。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电力系统中最常见的3种电气设备:同步发电机、输电线路和变压器为例,对数字仿真模型进行介绍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构建仿真模型中必须根据研究的目的、对象以确定模型的类型。同时,在确保仿真准确性的基础上,要采用相应的措施,以提高仿真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