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6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7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6篇
武器工业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搅拌摩擦焊对异种铝合金6061-T6(上板)和A356-T6(下板)进行搭接焊,用体式和光学显微镜观察搭接接头的组织形貌,并测试其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工艺参数条件下,可以获得表面成形良好、内部无明显缺陷的搭接接头.在焊核区,两板间存在明显的界面,且位置较原位置整体上移,前进侧界面处呈锯齿状,界面由两种铝合金组织交替镶嵌而成,而后退侧界面则呈曲线状.两板均呈现典型的搅拌摩擦焊接头组织:焊核区由细小的等轴晶组成,而热影响区组织与母材相似,晶粒有细微粗化,热机影响区晶粒被拉长、弯曲,有明显的塑性流动.两板焊缝区显微硬度比各自母材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上板6061-T6降低幅度较大,焊后最大硬度约为母材的65%.  相似文献   
2.
基于焊接专用数值分析软件模拟电动自行车铝合金车架前管和连接管的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接(GTAW)过程,分析了焊接变形的形成和残余变形分布。结果表明:在固定约束条件下,焊接过程的局部不均匀热输入是引起焊接变形的主要原因;在焊接和冷却过程中,焊接变形一直增大;室温状态时,最大残余变形量为0.530 573 mm,主要位于前管左端位置。  相似文献   
3.
采用光学显微镜、维氏硬度仪和拉伸试验机研究了Al-6.6Zn-1.7Mg-0.26Cu合金挤压材搅拌摩擦焊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搅拌摩擦焊接头的焊缝组织为细小均匀的等轴晶粒,接头的硬度以焊缝为中心呈W形状对称分布,焊缝硬度值在107~115HV之间。从焊缝中到母材,硬度先下降再上升,回撤侧热影响区的硬度值最低为104HV,前进侧热影响区的硬度值最低为102HV。接头的抗拉强度为404.3 MPa,屈服强度为265.9MPa,延伸率为18.1%,接头的焊接强度系数为0.96。  相似文献   
4.
通过金相组织观察、SEM、室温单向拉伸实验及导电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室温拉拔态Cu-CrZr-Mg-Ce合金热处理前后组织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室温拉拔态相比,经固溶时效热处理(950℃保温1h,水淬,500℃保温4h,随炉冷却)的Cu-Cr-Zr-Mg-Ce合金组织发生了再结晶及晶粒长大,其抗拉强度为395MPa、屈服强度为247MPa,分别降低了10%和43%;延伸率及导电率分别为30%和92%IACS,分别提高了114%和119%;经热处理后的Cu-Cr-Zr-Mg-Ce合金拉伸断口存在平均尺寸变大的延性韧窝,是典型的韧性断裂,表明合金具有优良的塑性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5.
对4组6061-T6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进行焊后人工时效处理,采用OM,SEM等分析了时效处理工艺对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机制。研究表明:焊缝截面形貌呈现典型的3个区,时效处理后,焊缝区晶粒形貌无显著变化,晶界较自然时效清晰,晶内析出相也明显增多;接头强度和显微硬度随人工时效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提高,提高幅度随保温时间逐渐减小;时效处理为8 h时接头力学性能优良,接头抗拉强度均达到265 MPa以上,约为母材的93.0%;焊核区硬度达到90 HV,约为母材的90%。时效处理中,焊接过程中固溶在基体中的第二相粒子析出,形成弥散强化效应,大幅提高接头的强度和硬度。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析出粒子逐渐较少,强化效应逐渐减弱;接头最薄弱的区均位于后退侧的热机械影响区,其最低硬度值约为母材的75%。拉伸断口均与拉伸方向成约45°角,断口平整,呈典型的切断断口形貌,与自然时效接头的断口形貌相比,时效处理后接头的断口韧窝大而浅,塑性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6.
镁合金复合有机涂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镁及其合金的化学活性高,耐蚀性能差,阻碍了镁合金应用领域的拓展.采用预处理+有机涂装法制备复合有机涂层,综合了多种表面处理方法的优点,可获得耐蚀性能良好的镁合金保护涂层,是解决镁合金耐蚀问题的重要研究方向,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几种镁合金复合有机涂层的制备原理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压铸镁合金无铬转化的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改善镁合金无铬转化膜耐蚀性能,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压铸镁合金无铬转化的优化处理工艺,讨论了工艺参数对转化膜性能的影响机制,并通过SEM,EDS,XRD等方法分析了优化工艺转化膜的微观形貌、化学成分和相组成。研究表明:当A剂80g/L;B剂2g/L;C剂1g/L时转化膜的耐蚀性能最佳;在优化工艺条件下,转化膜由底层、致密的中间层以及由大量的宽度为1~3μm纵横交错的“裂纹”所分割成的小岛表层组成。表面成分由Mg,Al,O,P及少量的Ca和V元素组成,物相则主要由Mg,Mg17A112及不定形相组成。  相似文献   
8.
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机械振动对再生铸造铝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添加3%Al-3B的再生铸造铝合金凝固过程中施加机械振动使粗大枝晶破碎,初生α(Al)相趋于等轴晶,二次枝晶臂间距减小;在加入3%Al-3B的再生铝凝固过程中施加机械振动,能显著地细化合金中的组织并改善富铁相的形貌,使长针状的富铁相转变为短棒状或球状且均匀的分布于晶界处;同时增大振动频率还能较大幅度地改善再生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当振动频率为40 Hz时,振动效果最佳,晶粒尺寸明显减小,由91μm减小到63μm,且二次枝晶臂间距最小,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171 MPa,4.74%,合金的强度和伸长率相对于无振动条件下的分别提高了约9.6%,34.6%,其合金力学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9.
戚文军  宋东福  蔡畅  黄正华 《铸造》2014,(4):328-331
介绍了一种真空压铸抽真空系统及控制方法。该系统采用了大尺寸半过程排气通道与齿状全过程排气通道相结合的真空排气结构,采用快速响应的电磁阀控制半过程排气通道的关断,通过调节PLC可视化程序控制半过程排气的时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抽真空系统可获得充型完整、外观良好的镁合金散热器,充型能力较普通压铸提高10%以上,气孔率减少70%,T6处理后起泡减少80%。铸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提高17.8%、17.8%和37.9%。  相似文献   
10.
简单介绍了压铸铝合金的特点、分类和应用,详细阐述了压铸铝合金在材料组织性能与压铸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目前铝合金压铸件的发展方向,以及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