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遏制别古庄京11断块油田产量急速下降,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应用地质、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通过对储层微构造、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的精细刻画,对影响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及其耦合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微幅鼻状构造(微鼻)和三角断块高点连线构成的6个微构造凸起带是剩余油分布的最有利构造部位;砂滩和砂坪以较差的储层物性成为注水效率较差的储集相带;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直接决定了注入水推进方向和速度,形成差异性水驱,是影响油田注水开发最关键的地质因素。在上述3个地质因素的耦合作用下,处于微鼻和三角断块砂滩、砂坪沉积微相是剩余油最为富集的区域,也是油田部署加密井最有利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渤海湾盆地歧口18-1沙河街组浊积扇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砂体横向变化快。采用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和地质统计反演等方法,对稀井网条件下歧口18-1沙河街组浊积扇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进行预测,为该油田开发方案编制井位的部署提供了地质依据。通过优选的地震属性均方根振幅的空间分布确定有利的储集相带浊积扇的分布及其几何形态;应用基于模型的测井约束反演获取的三维波阻抗数据体预测浊积扇内部复合储层砂体的分布范围;引入地质统计反演,通过波阻抗与泥质含量的协同模拟,精细刻画储集砂体的内部结构,提高优质储层的预测精度。这种应用三维地震资料从有利的沉积相带经复合储集砂体到内部储层结构、预测精度逐级提高的储层地震预测方法尤其适合稀井网条件下横向变化快的浊积扇储层砂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东河砂岩是塔里木盆地塔中构造带重要的含油和开发层系。为遏制油藏含水率上升速度,提高油藏开发效果,论文综合应用取心、测井、三维地震和生产动态资料,开展了塔中16东河砂岩油藏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储层沉积微相、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以及砂体外部几何形态、内部结构等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精细油藏地质特征研究。通过不同级次层序界面的识别对比以及沉积模式的分析,重点开展了塔中16油藏东河砂岩主力开发层段含砾砂岩段精细的层序地层单元的研究,将含砾砂岩段划分为2个准层序组和5个准层序,建立了高精度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格架内部,依据相标志的深入分析,确定塔中16油藏东河砂岩为开阔滨岸环境的前滨亚相,主要发育沿岸砂坝沉积微相,在此基础上,精细刻画了砂坝微相砂体的垂向叠置和侧向切割关系以及储层物性的空间变化规律,预测了优质储层的平面分布,为塔中16东河砂岩油藏下次开发调整方案的制定、油藏开发效果的提高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5.
6.
为揭示浅水三角洲分支河道砂体储层平面展布规律,优选赣江中支入鄱阳湖形成的现代沉积三角洲为代表,利用高清卫星图像测量,统计了河道的分叉角度、分叉频率及河道的弯曲度,并设计了一系列垂直于物源方向的弧形剖面进行分支河道的宽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浅水三角洲分支河道的枝状分叉角度多在 30°左右,且随着三角洲的推进,河道分叉的频率下降;河道宽度整体呈减小趋势,且与河道分叉有密切关系:河道宽度减小速率随河道分叉频率的降低而减小;河道接近分叉口过程中宽度明显增大,平均增幅达 108%;分叉后的河道宽度明显小于分叉前的主干河道,平均减幅为 49%。  相似文献   
7.
对多个砂岩油藏中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后发现,石英颗粒中普遍发育一类油-气-水不混溶包裹体。这类包裹体非均一捕获了油-水两相,表现出油-气-水三相共存、均一温度异常高、同一组合内包裹体气/液比和均一温度分布离散且无规律、气泡紧靠包裹体内壁、降温后不共结等特征。因镜下特征与盐水包裹体相近,其异常高的均一温度易对测试结果造成严重影响,仔细观察包裹体的荧光特征和降温后的共结现象能够准确地进行识别。包裹体内油相组分以沥青质为主且吸附在包裹体内壁上,反映这类包裹体的普遍发育与矿物颗粒对原油沥青质中极性组分的选择性吸附作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在大井距油田地质建模过程中难以拟合高精度变差函数的问题,本文以塔中地区塔中4东河砂岩油藏为例,提出了综合利用直井、水平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开展变差函数拟合的新思路。通过对地质变量不同方向、不同变差函数模型下的拟合结果对比优选发现,水平井资料具有丰富的横向信息,可拟合高精度的平面变差函数。拟合结果显示:样本数据相关性好,且无块金效应;对于钻井少,井信息相对较少的层位,利用地震数据求取变差函数平面分布图,进而开展不同方向变差函数分析,可优选出较为理想的变差函数曲线。因此,通过水平井和地震资料开展的变差函数研究结果,可解决大井距油田变差函数分析精度不够的问题,从而为建立精细三维地质模型提供可靠的地质统计参数。  相似文献   
9.
厘清砂质辫状河隔夹层成因、掌握其分布控制因素对该类储层的开发大有裨益。以苏里格气田盒8段砂质辫状河储层为例,综合现代沉积、露头、岩心及测井等动静态资料,分析隔夹层成因特征,建立各类隔夹层测井识别模板,采用密井网多井联动、平面剖面结合的分析思路,构建各类隔夹层的三维地质模型,明确了基准面旋回、构型界面及砂体叠置样式等对隔夹层分布的控制机理。结果表明:泛滥平原、坝间泥、废弃河道、落淤层以及冲沟是构成盒8段辫状河隔夹层的主要类型。泛滥平原规模较大、分布连续,宽度为100~1 000m;单一坝间泥长宽比规律不强,宽度一般在300m以内;废弃河道样式由河道废弃方式决定,宽度为40~330m;落淤层分布受增生体大小以及落淤层发育位置决定,宽度为10~190m;冲沟分布分散,宽度一般小于100m。其中,基准面旋回升降控制隔层厚度,构型界面决定夹层分布位置及倾向倾角,砂质辫状河砂体叠置样式约束各类隔夹层比例及大小。  相似文献   
10.
文38断块油藏属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其沙三上亚段的沉积微相特征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剩余油挖潜难度较大。为了深入挖潜增效,通过泥岩颜色、粒度特征、构造特征等综合分析,进行沉积相展布特征研究。通过沉积微相的精细刻画,明确了各小层河道砂体的平面及剖面展布规律;同时,结合各微相的韵律性特征,剖析了剩余油富集的有利部位;最后,提出了侧钻挖掘的剩余油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