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2篇
矿业工程   10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信重工设计生产的LGMS4018钢渣立磨,根据钢渣粉磨特性,通过优化研磨组件、摊铺板装置以及选粉机结构,成功用于粉磨某钢铁公司经热焖法处理的钢渣,其质量、细度均达到钢渣微粉产品的要求,可实现钢渣的高附加值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传统选粉机水泥联合粉磨系统物料流程、气流流程和设备自身特性的分析,结合组合式选粉机的结构特点,提出了组合式选粉机联合粉磨工艺。与传统的"辊压机球磨联合粉磨"工艺相比,组合式选粉机联合粉磨工艺系统在提产降耗、增加产品细度、降低水泥标准稠度需水量、提高水泥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优化投资成本和生产成本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传热学原理对给定的控制容积建立热平衡方程,分析研究方程中各项热值的含义并求解该方程即可得到流进和流出控制容积、容积的干燥剂温度和组成份额等参数,借助于干燥出力核算的方法来验证所选干燥剂温度参数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人工引发闪电和自然闪电回击电流波形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05年夏季在山东引雷实验中获得的一次传统人工引发闪电1μs时间分辨率的电流资料进行了分析。整个电流持续时间约1120ms,包含10次回击过程,时间间隔为18~210ms,平均为87ms;回击电流峰值的几何平均值为11.9kA,变化范围为6.6~21.0kA。通过人工引发闪电和自然闪电的对比分析,发现传统人工引发闪电的回击电流峰值(10~17kA)与自然闪电的继后回击(12~18kA)基本一致;空中人工引发闪电的首次回击(也有作者称为"小回击过程")电流峰值(24~37kA)略小于自然闪电的首次回击(30~45kA);不同地区下行自然闪电回击电流峰值存在最大约50%的差异;上行自然闪电回击电流峰值(8~10kA)小于其他类型的回击。  相似文献   
5.
对尼日利亚某水泥厂2500t/d生产线生料辊压机终粉磨系统的工作原理、关键设备选型计算和系统传递工程计算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辊压机通过量及其功率、动静态选粉机通风量、功率及其本体阻力的确定方法,最后给出了系统的气流、料流和热量衡算结果。  相似文献   
6.
许多的煤粉制备系统在原煤干基产量增加、矿量波动系数增加、哈氏可磨性系数变化、收到基水分变大等的情况下,会遇到磨机功率限制、煤粉粒度不达标和工艺系统不稳定的情况。分别对缅甸MCL项目的钢球磨煤机和柬埔寨KCC2项目的煤立磨进行了现场调研,并对磨机的单产电耗、粒径电耗和产品粒度分布曲线等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超细粉粉煤灰的特性以及现有超细粉制备试验方法的分析,给出了一种超细粉粉煤灰莱文试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某公司的粉煤灰原料进行了正交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给出了选型结果。同时还介绍了该公司的工业生产流程和实际运行情况,经对比发现,选型试验与工业生产数据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8.
利用传热学原理对给定的控制容积建立热平衡方程,分析研究方程中各项热值的含义并求解该方程即可得到流进和流出控制容积的干燥剂温度和组成份额等参数,借助于干燥出力核算的方法来验证所选干燥剂温度参数的合理性。结合MD型双进双出磨煤机的实际运行数据,从理论上对MD磨煤机制粉系统的热工制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不完全信息下多属性群决策问题,分析决策者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对群决策结果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相对可靠度的证据合成方法。首先对定量和定性属性值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分析决策者判断信息的相对可靠度,运用Dempster合成法则对所有焦元的基本概率分配值进行计算与合成,并给出证据推理方法的主要步骤;最后给出了一个算例。  相似文献   
10.
人工触发闪电直窜先导-回击放电参量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5和2006年夏季在山东人工触发闪电实验中获取的近距离电场和电流资料,对14次直窜先导-回击放电过程的放电特征参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利用实测直窜先导电场结合源电荷先导模式得到的结果与利用实测电流结合传输线模式得到的结果接近,说明2种估算方法都是可行的.人工触发闪电回击速度平均值为2.14×108 m/s,与自然闪电继后回击速度接近;直窜先导速度比回击速度小一个量级;直窜先导电流范围为0.5~6.1 kA.人工触发闪电直窜先导线电荷密度、电位分别为71.4μC/m和9.77MV,均与回击峰值电流呈正相关,直窜先导速度、回击速度与回击峰值电流没有相关性.反演得到的空中触发闪电回击电流峰值的变化范围为12~39 kA,与利用传输线模式估算的结果非常接近,这为难以直接测量的空中触发闪电电流的反演提供了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