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前带二叠系芦草沟组的油气来源,分析博格达山前带油气勘探潜力,系统采集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前带新吉参1井和博参1井的烃源岩、天然气和原油样品和邻区主要油气田各层系的烃源岩和原油样品,并利用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技术对研究区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和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清晰显示研究区的原油与该区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的饱和烃组成相似,具有较好的亲缘性。同时,其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与邻区侏罗系、二叠系、石炭系烃源岩和原油差异明显,综合认为研究区发育自生自储型油气藏,油源来自于二叠系芦草沟组,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
二叠系是叶城_和田凹陷最为重要的烃源岩层系之一。通过和田凹陷杜瓦地区野外露头剖面及最新钻井分析,并结合有机地球化学测试数据,对二叠系普司格组烃源岩沉积特征、古环境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普司格组烃源岩发育在滨湖、浅湖及半深湖亚相中,乌鲁吾斯塘地区和杜瓦地区为烃源岩沉降中心,以低Pr/Ph值、较高伽马蜡烷指数等为特征,表现出较强还原性、较高盐度下具有一定水体分层的湖相沉积产物。普司格组烃源岩有机碳(TOC)值为0.12%~5.68%,为“差-中等”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型、Ⅲ型为主,镜质体反射率RO值为0.72%~1.385%,主体已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结合地震资料、生储盖条件分析认为,杜瓦地区普司格组烃源岩生烃潜力较好,逆冲推覆体为油气勘探的可能有利区域,准原地质体为塔西南坳陷山前带最为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原地质体埋深很大,是目前勘探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温宿凸起油气勘探突破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温宿凸起2017年新钻探的新温地1井、新温地2井两口井均获高产工业油流,通过对两口井钻井资料、试油资料、地球化学及测井资料研究,以及研究区野外剖面实测、二维地震资料处理与精细解释、沉积与成藏史分析等研究,明确了温宿凸起区烃源条件与运移通道、储盖条件与圈闭类型,建立了温宿凸起区的成藏模式。温宿凸起不发育烃源岩,但发育沟通生烃凹陷的高效输导体系;受控于温宿凸起新近纪宽缓的古地貌条件,新近系吉迪克组发育三角洲相和滨浅湖滩坝相砂体,并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构造-岩性圈闭;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主要发生在新近纪—第四纪,具有明显的晚期复式成藏特点。塔里木盆地盆缘带等烃源岩和构造类圈闭不发育的地区,同样可以形成规模油气区,寻找高效的油气运移输导路径和地层-岩性等隐蔽型圈闭是有效的油气勘探途径及方向。  相似文献   
4.
5.
全球显生宇碳酸盐岩储层及油气资源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的碳酸盐岩盆地、储层、油气资源量方面的资料收集、总结分析,以显生宇的系为地层单位研究了全球六大油气富集区碳酸盐岩储层及油气资源量的分布特征。中东-欧洲油气区储层主要发育在中生界侏罗系和白垩系;中亚-俄罗斯油气区储层主要分布于上古生界;北美油气区储层主要分布于上古生界;非洲油气区储层主要分布在白垩系及新生界;南美油气区储层主要分布在白垩系;亚太-中国油气区的中国地区储层主要分布在下古生界,而南亚太平洋地区储层则分布于新生界。碳酸盐岩储集岩可以分为石灰岩、白云岩、白垩3种类型,其中以石灰岩及白云岩为主。地质时代越老白云岩储层越多,地质时代越年轻石灰岩储层越多。另外,储层受控于沉积相类型,在高能的滩相以及由泻湖、潮坪等环境形成的白云岩储层最发育;生物建造的储层为最好的油气储集岩体。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区域展布受控于盆地的分布。在层系上以白垩系最多,油气资源集中分布在石炭系-新近系,其中石油资源以白垩系最多,天然气以二叠系和白垩系最多,另外在石炭系、侏罗系、古近系均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6.
塔北地区三叠系层序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和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塔北地区128 口井的录井资料和测井资料、近2.5×104 km 二维地震剖面和部分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了综合分析。在塔北地区三叠系中识别出5 个以不整合面为界面的三级层序,层序Tsq1 和层序Tsq2 相当于下三叠统,层序Tsq3 和层序Tsq4 相当于中三叠统,层序Tsq5 相当于上三叠统。5 个层序均由低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组成,低位体系域以发育辫状河、曲流河和三角洲为主,湖侵体系域以发育滨浅湖、半深湖和深湖为主。构造运动、湖平面变化和物源供给是控制三叠系层序形成的主要因素。层序演化及石油地质条件分析表明,低位体系域中发育的复合河道和三角洲分流河道是寻找岩性圈闭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寒武系盐下白云岩作为重要的储量增长点和战略接替区已显示出巨大的勘探潜力和良好的勘探前景,但是优质储层形成机理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通过对柯坪南1井井下样品的镜下观察、地球化学分析以及测井资料的解释,详细刻画了肖尔布拉克组岩石类型及其特征,并将其划分为4段,从下至上分别为肖一段、肖二段、肖三段、肖四段。肖尔布拉克组结晶白云岩较高的Mn含量[(87~137.7)×10-6]、高于同期海水的δ18O值(平均值为-6.37‰)和87Sr/86Sr值(平均值为0.710 9),说明肖尔布拉克组白云岩沉积于准同生—浅埋藏期,早期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增孔效应和抗压实能力是储层形成的基础。δ13C值在肖一段、肖二段呈现频繁变化的锯齿状,说明可能存在频繁的海进/海退过程,形成颗粒滩沉积是肖二段储层形成的关键,而肖三段发育裂缝和顺层溶蚀孔洞,储层发育主要受构造破裂作用和准同生岩溶作用控制。同时分析了成岩演化模式,认识了成岩改造过程对储层的制约机制。柯坪南1井井下数据的系统分析既为该地区其他钻井对比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也能够为塔西北地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湿地是陆地和水域(湖泊、海洋)之间的过渡区域,是一类重要的沉积相。从沉积学的角度对湿地的定义进行了重新厘定和分类,将湿地分为两类,即沼泽湿地(或称沼泽)和湿原湿地(或称湿原),前者沉积为煤,后者沉积为富含植物化石的泥岩。很多研究者把暗色泥岩都归为水下还原环境(湖泊)沉积,当作潜在的生油岩,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一些暗色泥岩可能是湿原沉积,不能形成生油岩。因此,掌握湿地的沉积模式和识别特征,正确区分湿原与湖泊沉积,对盆地生油潜力评价及湖盆演化历史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多样、物性变化快、非均质性极强,其储层质量的差异性严重影响了该区油藏分布规律的认识和有利储层的预测。针对这一问题,综合利用钻井资料、测井资料、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研究区储层特征及储层质量差异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包括原生孔隙、次生溶孔和裂缝,为中孔中渗储层。储层质量差异具体表现为储层的孔渗性在空间上差异明显;优势储集空间具有明显的分区性;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物性差异很大,颗粒石灰岩的孔渗性最好,泥粉晶白云岩次之,灰泥石灰岩最差。储层质量差异受沉积相、不均匀溶蚀和构造作用的控制。生物滩、鲕粒滩是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沉积相带;断层附近的泥粉晶白云岩有利于裂缝发育。由岩石矿物成分、原生孔隙及裂缝发育程度的不同引起的不均匀溶蚀是导致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质量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解释及钻测井资料分析,按照“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组合”的思路对博格达山周缘地质结构、地层沉积充填序列及沉积演化规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博格达山周缘盆地构造演化可以划分为9个阶段,其中,中晚二叠世—中晚三叠世为陆内裂谷、前陆盆地和陆内拗陷盆地演化阶段,主要发育湖泊、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3种沉积相类型;早期陆内裂谷、晚二叠世构造低幅隆升及中晚三叠世构造沉降控制了博格达山周缘盆地的形态、类型、沉降速率及可容纳空间,进而影响了沉积体系的类型及演化;中二叠世博格达山地区为深水湖盆的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主要以深水沉积作用为主,局部发生重力流沉积;晚二叠世博格达山地区隆升形成低凸起并发育一系列扇三角洲砂体;中晚三叠世博格达低凸起发生沉降,以广泛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