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矿业工程   26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我国智能化煤矿尚没有统一标准,无法对煤矿智能化建设和发展水平进行科学合理定量评价的问题,开展了智能化煤矿建设条件分类与智能化程度分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了煤矿智能化程度的定义及量化指标,结合不同区域、不同开采条件智能化煤矿建设实际,制定了智能化煤矿分类、分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开发了智能化煤矿分类、分级评价软件系统。首先以煤矿所在区域、地质条件为基本指标,以矿井开采技术参数、开采效率、安全水平、建设基础为参考要素,建立智能化煤矿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将煤矿分类评价条件分为良好、中等、复杂3类;然后,根据煤矿分类评价结果,对不同类别煤矿进行智能化程度的分级评价。基于智能化煤矿开拓、生产、运营等主要流程,将智能化煤矿巨系统细分为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地质保障系统、智能综采系统、智能掘进系统、智能主煤流运输系统、智能辅助运输系统、智能综合保障系统、智能安全监控系统、智能分选系统、智能经营管理系统等10个主要智能化系统,提出了智能化煤矿10个主系统及相关子系统智能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生产技术条件分类的煤矿,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智能化评价指标体系,就可以对煤矿智能化程度进行定量评价。按照综合评价结果,将智能化煤矿划分为甲、乙、丙和不合格4个等级。以陕北某矿智能化建设工程为例证,进行了矿井建设条件分类与智能化程度分级评价分析,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评价结果不仅可以反映该矿井的智能化建设水平,也可以为新建智能化煤矿和生产煤矿的智能化建设与升级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范京道 《煤矿安全》2007,38(9):84-86
阐述了以人为本安全理念的内涵,分析了煤炭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理念的必要性、重要性,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搞好安全生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由孙子选将“五德”标准“智、信、仁、勇、严”阐释现代企业领导者的必备素质,提出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瓦斯抽采是防治矿井瓦斯灾害的根本措施,而封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瓦斯抽采效果的好坏。为判定瓦斯抽采钻孔漏气位置,在黄陵二号煤矿301工作面针对10个瓦斯预抽钻孔,利用合作研发的抽采钻孔封孔漏气检测装置,开展现场测试工作。结果显示:在钻孔3~16 m内瓦斯浓度的变化比较稳定,漏气通道较少,封孔质量较好,在0~3 m和16~19 m均有漏气现象。判定抽采钻孔的密封质量和漏气位置,可为改进封孔工艺,提高瓦斯抽采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提升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装备水平,引领行业智能化开采技术科学发展,实现煤炭行业在新时代下的升级转型,结合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智能化无人开采成功实践经验,重点研究了复杂地质条件下薄煤层、中厚煤层和厚煤层智能化开采实践技术,得到了中厚及较薄煤层智能化无人综采的关键技术是液压支架全工作面跟机自动化与远程人工干预技术、采煤机全工作面记忆截割与远程人工干预技术、综采自动化集中控制技术、工作面视频监控技术、智能化集成供液控制技术和超前支护自动控制技术;厚煤层智能化无人综采的关键技术是大采高工作面防片帮智能控制技术、大采高工作面底软智能控制技术、大采高工作面高清晰视频监控技术和大采高工作面环境安全保障技术;得出了煤矿智能化无人开采支撑体系建设分为科技创新、信息化标准、安全保障技术、企业精细化管理和员工素质提升工程五大体系;提出了通过提高整体技术创新性与适应性和提高装备的可靠性与适应性方面的攻关研究,是不断推动煤炭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向智能开采高级阶段迈进的努力途径。最后,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应用现状及推广制约因素,并结合人工智能及新一代工业革命发展方向对煤炭智能开采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7.
全面总结了薄煤层和较薄煤层智能化开采、厚煤层大采高和超大采高智能化开采、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智能化技术的创新与实践,分析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综采装备适应围岩活动及环境动态变化所需攻克的采煤机智能调高控制、液压支架群组与围岩的智能耦合自适应控制、工作面直线度智能控制、基于系统多信息融合的协同控制、超前支护及辅助作业的智能化控制5项关键技术,为将智能开采由目前的初级阶段升级为自学习、自决策、自修正的高级阶段奠定技术基础;对煤炭行业近期、中期和远期提出了智能化、有限无人化和流态化的技术发展方向和目标,展望了可能的发展路径及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煤矿硫化氢治理碱液的吸收效率,以单一碳酸钠碱液为基础原料,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氧化剂双氧水对吸收碱液进行改性处理,分别探讨了试剂添加量对硫化氢气体去除效率的影响。实验表明:碳酸钠碱液浓度与硫化氢去除率成正相关性,当碳酸钠溶液浓度增加到2%时,硫化氢初始去除率为100%,但经过振荡后,硫化氢二次散逸问题较为显著;随着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浓度的增加碱液对硫化氢的去除率逐渐提高,双氧水对碳酸钠溶液吸收硫化氢效果具有明显改善作用,最终通过实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实验硫化氢治理改性碱液的最佳配比为:碳酸钠溶液浓度2%,表面活性剂浓度0.4%,氧化剂浓度0.6%。  相似文献   
9.
5G技术的到来,强化和深度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5G技术生态,有力推动了包括煤炭企业在内的各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化发展。通过分析移动通信技术与煤矿建设的关系,明确了5G技术在煤矿生产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揭示了5G技术生态是智能煤矿建设的重要推动力;详析分析了当前制约煤矿智能化的井下高效通信、装备智能化、决策智能化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并且从5G技术生态的角度探讨了解决当前问题的技术手段;研究了智能煤矿的内涵,提出了智能煤矿的定义,明确了智能煤矿必须具备时空一体、万物互联、数据融合、全息感知、业务联动、智能决策六大特征;揭示了智能煤矿基础设施所需要的5G技术生态、混合云和GIM技术等3个技术要素,提出顶层设计中所涉及的云边端思维模式、微服务架构和基于一张图的智能态势分析与决策等3个设计理念,从而完成了对智能煤矿建设总体架构的构建。同时,对智能煤矿建设中包括智能探测、智能掘进、智能开采、智能通风、智能洗选和智能调度在内6个典型应用场景所需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阐述。最后,以延长石油矿业巴拉素煤矿为实例,在兼顾实际开采条件和发展愿景条件下实践了笔者提出的智能煤矿建设构想,力求为我国智能煤矿建设提供一种新探索。  相似文献   
10.
对白水煤矿5^#煤应用π型钢梁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提出了π型钢梁长度、支护参数和支架布置形式,讨论了可能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