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6篇
建筑科学   9篇
矿业工程   1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近距离残留承载煤柱(残承煤柱)下煤巷稳定性布置问题,提出用集中系数ζ、侧压系数λ、应力梯度δ来描述残承煤柱下底板应力场的"三指标法"。采用理论解析的方法,揭示了残承煤柱底板三指标分布特征,研究了三指标对巷道稳定性协同作用规律,发现残承煤柱下存在高集中系数+高应力梯度+小于1的侧压系数区、高集中系数+低应力梯度+小于1的侧压系数区、低集中系数+近0应力梯度+远大于1的侧压系数区以及近于1的应力集中系数+近0应力梯度+近于1的侧压系数区。基于此提出残承煤柱下煤巷布置"三指标法",研究表明,巷道应依次优先布置在0≤ζ≤1,0.8≤λ≤1.4,0≤δ≤1的区域,现场实践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3.
通过数值分析,研究得到回采面顶板沿走向、倾向以及不同工作阻力垮落、冒落特征及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确定了工作面的合理支护参数,为工作面顶板控制及矿井的安全高效回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深井原岩应力大、开切眼跨度大、顶板泥岩膨胀率大的特点 ,运用理论分析、FLAC3 .3数值模拟计算 ,研究深井开切眼锚杆支护机理和支护技术 ,并成功应用于跨度 7.2 m的开切眼支护 ,为其它类似条件巷道锚杆支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金桃  柏建彪  方新秋  黄汉富 《煤》2007,16(3):4-6,51
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的方法,研究了司马矿薄基岩厚煤层开采条件下,保证安全开采的极限基岩厚度。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表土全为砂土情况下,保证安全开采的极限基岩厚度为40 m;在基岩厚度20 m粘土厚度40 m时两者可形成较为稳定的结构,极限基岩厚度为20 m;研究结果在司马矿1101工作面的开采试验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寺河矿东风井地质条件,较详细地分析了东风井筒断裂的原因,同时提出了采用井壁加固、施工抗滑桩及帷幕墙的治理技术。此技术可有效阻止井筒断裂、滑移的发展,希望能为浅埋井筒断裂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斜井在表土段出现的井壁断裂、开缝、顶底板及两帮强烈相对移近的情况,用太沙基公式建立了斜井底板承载力计算模型,并针对斜井底板倾斜的情况对计算模型作了一些修正。根据计算模型定性分析了影响底板承载力的参数,为提高底板承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空区下综采工作面大断面切眼支护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研究采空区下方综采工作面切眼支护技术,针对北峪煤矿3-101综采工作面切眼宽6.5 m、顶板距上层煤采空区最小只有0.8 m且被采空区积水浸泡软化等特点,依据工程类比法提出,采用W钢带与长2.5 m的水力膨胀锚杆组合支护采空区下方工作面切眼顶板,锚杆间距750mm,排距500~700 mm,两帮可不进行支护。该技术在现场实施后,切眼顶底板相对移近量最大75 mm,有效地解决了采空区下极近距离综采工作面切眼顶板支护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断面煤巷变形破坏规律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理论分析、FLAC3D数值计算和工程实践等方法,研究分析巷道宽度对巷道围岩变形、塑性区及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巷道临界宽度判定指标:巷道顶板拉破坏深度为1.5 m,顶板拉破坏深度大于1.5 m的巷道维护困难。并提出了超过临界宽度的巷道支护技术为:及时支护、高强高预紧力锚杆、锚索支护和高初撑力的临时支护。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王庄煤矿6207综放工作面运输巷。  相似文献   
10.
采动巷道底鼓机理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现场钻孔窥视等方法研究分析了采动巷道底板变形破坏特征,揭示了浅部鼓起、深部下沉的底鼓机理,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深度底板岩层的位移规律,发现了底鼓的"两点三区"特征:即采动巷道底板存在零位移点、零应变点,由这两个点将采动巷道底板分为拉应变上升区、拉应变压缩区、压应变压缩区.研究得到了底板岩性、水平应力对底鼓特征的影响规律,据此提出采动巷道底鼓控制重点是加固破碎底板,增大其峰后强度和残余强度,以加固的方法实现改良底板岩性,同时尽量减小底板自由面积,控制水平应力对底鼓的影响.提出了采动巷道底鼓控制技术:1)优化巷道布置以降低围岩应力环境;2)采用全长锚固的水力膨胀锚杆加固底板.并在一条典型的煤柱采动巷道进行工程应用,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控制底鼓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