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化学工业   3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冷冻干燥的木耳为前体,在不同碳化温度下,制备了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可调的碳材料.测试结果表明,碳化温度在450~650℃时,所制备的碳材料含氧官能团丰富但缺乏孔道结构;而碳化温度在800~900℃时,所制备的碳材料富含微孔和介孔结构(795 m2/g),但缺乏表面基团.将碳材料作为硫的载体制备碳硫复合材料.实验表明具有丰富微孔和小介孔结构的LD900材料,其微孔对含硫物种具有一定限制作用,使LD900-S呈现3个放电平台,由于微孔和小介孔在循环过程中易被阻塞,致使其循环稳定性较差.而富含极性含氧官能团的LD450材料,则对含硫物种表现出更强的化学吸附作用,所制备的LD450-S正极具有更优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在0.1 C倍率下,100次循环后比容量仍有577 mA·h/g,在1 C倍率下仍有650 mA·h/g的放电比容量.  相似文献   
2.
复配了一种以油酸(钠)为主要成分的混合捕收剂,并从接触角及红外光谱角度对其浮选铁矿石的机理进行了比较研究。开路浮选实验结果表明,与现场药剂相比,在精矿回收率相近的情况下,自配药剂(DLC-2)可获得铁含量为58.34%的精矿,高于现场药剂1.64个百分点。接触角测量结果显示,二氧化硅经氧化钙、淀粉和油酸钠接触改性后,接触角由65.5°增大到74.3°,疏水性能增强,易于与氧化铁分离;单矿物的FTIR测试结果表明,浮选药剂在氧化铁表面以物理吸附为主,在二氧化硅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3.
根据粗异戊烯加氢的小试研究结果,在1套加工能力为8 kt/a的加氢装置上进行了Ni/Al2O3-SiO2催化剂对粗异戊烯加氢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Ni/Al2O3-SiO2催化剂对粗异戊烯的加氢稳定性良好。从2009年10月28日至2010年9月29日,装置连续运行了7 392 h,共处理粗异戊烯原料12.018 kt,加氢平均转化率为98.82%,加氢产物中烷烃平均含量在99%以上。此外还对原料中有机硫含量和氢气中CO含量对催化剂加氢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讨论,试图解释在小试中催化剂的活性持续衰减,而工业装置催化剂稳定性反而有所提高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4.
以双环戊二烯的反应注塑成型工艺为目的,研究了采用Grubbs催化剂的双环戊二烯开环移位聚合速率调控手段,详细考察了反应气氛、聚合温度、催化剂浓度及调聚剂三苯基膦含量对聚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可在少量氧存在的条件下聚合.即使反应温度较低( 35℃),凝胶时间仍可小于10min,且单体转化率接近100%.催化剂浓度...  相似文献   
5.
Ni/Al_2O_3-SiO_2催化剂对碳五馏分的加氢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碳五原料为探针,考察了硫化物对Ni/Al_2O_3-SiO_2催化剂加氢稳定性的影响。利用XRD、DTA-TG和孔结构分析等手段对新鲜和使用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对硫化物引起催化剂活性下降的原因和机理进行讨论。结果表明,Ni/A_2O_3-SiO_2催化剂对双烯烃和炔烃的加氢活性基本稳定,转化率为100%,但对单烯烃的加氢活性则与原料中有机硫含量的高低有关。当原料中硫质量浓度小于1.0 mg/L、控制催化剂床层温度在60℃左右时,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良好。在1套加氢能力为8 kt/a的生产装置上进行了碳五馏分的加氢试验,工业化运行结果表明,Ni/Al_2O_2-SiO_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每台轧机共装有四个梅花套,它与梅花轴相配合,起传动轧辊的作用。梅花轴系40Cr钢制作并经调质处理。梅花套与梅花轴属动配合。轧机工作时,梅花套受到周期性的冲击,并承受一定的扭转载荷。梅花套的型腔较复杂,单件重12.5公斤。图1是梅花套的视图。  相似文献   
7.
目前,降冰片烯合成方面的研究报道多为专利且年代跨度大,缺乏较为系统的综述。本文首先介绍了由(双)环戊二烯与乙烯合成降冰片烯的Diels-Alder反应机理,针对乙烯反应活性不足所采取的高压及高温两类补偿措施分别加以评述,并列举了其反应热及常见副反应等。结合高温高压及反应放热量大等特点,系统阐述了相关动力学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为调控反应进程提供参考,以确保安全生产。本文还回顾了降冰片烯合成技术的发展过程,对比了现有液相工艺和气相工艺的优缺点,虽然气相工艺可以有效遏制副反应的发生,但由于气相工艺产量较低,目前实际生产中大多采用液相反应工艺,如何通过设计特殊结构的反应器以提高其混合效果是未来研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凸模在炉内不同部位、不同温度进行离子渗氮及渗前补充回火等工艺试验,讨论了凸模(工作)棱带胀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亚乙基降冰片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随着三元乙丙橡胶的广泛应用,作为其首选第三单体的亚乙基降冰片烯(ENB)越来越受到关注。综述了ENB的反应机理、合成工艺、生产情况及市场动向。在反应机理方面主要包括先由双环戊二烯在高温下裂解成的环戊二烯与丁二烯经Diels-Alder反应生成中间体乙烯基降冰片烯(VNB),再经其异构化反应制得亚乙基降冰片烯。重点阐述了乙烯基降冰片烯合成阶段副反应控制的工艺优化,以及VNB异构化阶段不同类型催化剂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0.
25kt/a C5分离装置模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