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4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热重-红外联用方法的煤质热解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分析仪,对煤的工业分析、热解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同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挥发分产物进行了实时分析,使煤的工业分析结果、热解特性参数、热解产物分析在一次实验测定过程中同时获得。  相似文献   
2.
污泥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重分析方法对污水污泥、罐底油泥的燃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污泥的主要失重阶段为挥发分的析出燃烧阶段,升温速率的提高使得污泥燃烧由于热滞后现象向高温区域偏移,燃烧特性指数呈升高趋势。随升温速率的增加,污泥的着火温度呈升高趋势。采用C-R方法求解动力学参数,确定燃烧机理。结果表明:污水污泥低温段的燃烧机理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高温段的燃烧机理为二维扩散,罐底油泥低温段的燃烧机理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高温段的燃烧机理为三维扩散。  相似文献   
3.
生物质的热解特性是研究其气化规律的重要基础,以玉米秸秆为实验对象,利用热重分析仪(TG)研究生物质的热解特性,热解过程产生的气体产物导入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进行在线监测,实时分析热解产物的化学成分。实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的热解过程主要有两个阶段(两个较大的峰值),不同的阶段气体产物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在小型流化床气化实验台上,利用空气作为气化剂,对稻壳进行了气化实验研究,利用臭氏分析仪和气相色谱对气化气成分进行分析。考察了不同气化温度、不同空气当量比对气体成分,产气率和气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壳气化气中含有CO,N_2,H_2,CH_4,CO_2,C_(?)H_x等气体,升高气化温度会使产物气体的热值与气化效率增加,然而空气当量比增加导致产物气体的热值与气化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煤热解燃烧气体产物的热重-红外联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热重分析仪对煤的热解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并使热解后煤中的固定碳在模拟空气状态下充分燃烧。同时利用联机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气体产物(烟气)进行实时红外光谱跟踪分析,研究煤在热解燃烧过程中烟气的排放规律以及升温速率、试样用量对烟气红外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生物质热解设备进行分析和计算,用热重分析仪分别对稻草和玉米秸秆在不同升温速率下进行了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稻草和玉米秸秆的热解特性基本一致,热解过程可以用同一种模型描述;随升温速率的提高,热解最高速率及其对应温度明显提高。氮气气氛下第一阶段的热解较滞后,空气气氛下DTG失重峰均有提前。并利用Coats-Redfern法计算得到了稻草和玉米秸秆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反应动力学参数,为进一步研究生物质的实际热解过程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热重-红外联用方法在煤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分析仪,对煤的工业分析、热解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同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挥发分产物进行了实时分析,使煤的工业分析结果、热解特性参数、热解产物分析在一次实验测定过程中同时获得.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是否发生翅片旁通的判断准则,据此计算了四股流板翅式换热器的相关系数。通过对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数值程序进行求解,得出了四股流板翅式换热器的翅片温度和流体温度分布曲线,与判断准则得出的结论吻合一致。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煤炭资源缺乏 ,但泥炭资源丰富 .为了寻求一种有效利用泥炭的途径 ,分析了泥炭的基本特性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外热式泥炭干馏试验 ,详细探讨了泥炭热解煤气的组成、性质及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在适宜温度条件下 ,干馏热解制得的煤气成分与热值接近城市煤气 ,可开发利用 ,以缓解吉林省煤炭资源缺乏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实验条件对煤热解特性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TG-FTIR联机实验方法.对不同煤样进行了热重分析.同时对煤样的析出产物进行红外光谱实时跟踪检测;研究不同升温速率和试样用量对煤热解过程TG、DTG曲线以及实时跟踪红外光谱分析的影响.为掌握煤的热解特性、提高煤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