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能源动力   6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我国广为应用的有压热水锅炉机械循环垂直式供暖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供暖系统为例,对其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于常压热水锅炉供暖系统的形式及其管路、阀门和仪表的设置方法。同时,对常压热水锅炉锅水参与供暖系统循环的优化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现行联合循环余热锅炉烟气阻力计算方法对所得结果的影响,考虑了原材料误差、制造误差和安装误差,并应用数理统计、概率和机械可靠性原理,给出了普遍适用的更易判断正态数理统计和可靠度计算准确程度的变异系数界限值、足够精度的烟气阻力计算实际结果所需的数理统计计算方法和基于现行法的烟气阻力计算结果小于允许值的可靠度计算方法,并对实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随机变量和烟气阻力计算结果能够很好地服从正态分布,并且考虑工程实际后的烟气阻力小于允许值的可靠度远低于现行计算方法的。同时,给出了该台余热锅炉烟气阻力的误差范围和优化锅炉设计与计算方面的措施和方法。本文法弥补了现行计算方法的不足,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增压锅炉汽包低周疲劳寿命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比较和论证美英德和我国同类标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了计算载荷的种类、考核点的位置,选取了应力集中系数和低周疲劳设计曲线,确定了主应力差计算的强度准则和疲劳损伤安全准则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径向温差及其热应力的计算方法、内压应力和径向温差热应力的合成方法,并形成了满足蒸汽动力装置机动性要求的增压锅炉汽包低周疲劳寿命计算方法。方法的建立,不仅对增压锅炉汽包的设计工作具有指导作用,而且为最终确立增压锅炉汽包低周疲劳寿命计算方法及其相关问题的拓展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建立减温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减温性能特点及其对过热器热工性能和受热面积布置的影”向;在介绍该模型下过热器热力计算方法的同时,推导了所用重要热工数据的计算公式,并应用于拟定的工程实例中;结合实例计算结果分析,阐明了采用该方法的作用,指出了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在拟定计算工况时应结舍当地大气参数变化的特点来进行,从而保证了计算工况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5.
正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课程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必修课。但是,现有的锅炉原理所涵盖的和已出版的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课程内容尚不能很好地体现锅炉受压元件强度的新原理、新方法、新规定及其应用。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的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课程本着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创造条件,内容不仅包括常规强度,而且还有疲劳、蠕变及其与疲劳的交互  相似文献   
6.
7.
为解决我国固定式水管锅炉计算标准和相关研究中锅筒翻边开孔交变应力范围计算的复杂性。按该标准计算方法并结合计算工况下锅炉运行中峰谷应力变化特点,对捷算法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和实例验证;对固定式水管锅炉国家标准法计算步骤和计算物理量进行了比较,并对其在船舶动力锅炉上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我国标准规定的锅筒五种开孔型式的捷算法交变应力范围计算公式进行了的适用分类。与我国标准相比,捷算法仅需对每一计算工况下考核点处峰谷值环向应力及其合成主应力进行计算,省略了每一计算工况下三个方向间主应力差的峰谷值计算、主应力差变化范围计算和交变应力范围取值计算。捷算法也适用于具有相同开孔结构和计算应力种类不多于我国标准中的船舶动力锅炉,克服了我国标准法的不足,具有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研究开发了透平级设计优化专家系统。本系统具有模块化程度高,良好的人机界面等优点,它为透平级设计带来了新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从而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透平机构械设计领域中的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9.
将影响锅炉热力性能的热工参数和包括制造误差、安装误差在内的结构参数视为设计变量,应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分别给出了确定设计变量分布的计算方法和锅炉达到额定蒸发量时的概率算法,同时进行了工程实例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法后的锅炉达到额定蒸发量的概率下降很多,为此本文提出了改进锅炉设计和优化达到额定蒸发量概率的设计和计算方法。本算法更符合工程实际,拓宽了锅炉热力性能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