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常用的大坝安全预警模型存在的不足,将改进的粒子群(PSO)算法与支持向量机(SVM)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改进的PSO-SVM法的大坝安全非线性预警模型,即利用粒子群算法对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参数进行寻优,同时为防止粒子群寻优过程陷入局部最优点,引入了位置因子和速度因子,并通过实例应用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有效摆脱了粒子群陷入局部最优点,且具有更好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和泛化能力,可用于复杂大坝安全非线性预警建模。  相似文献   
2.
针对Elman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等问题,建立了人工蜂群算法(ABC)与Elman神经网络组合的大坝变形监控模型。应用于某混凝土重力坝的结果表明,单纯Elman神经网络建模方法预测的相对误差和标准差分别为3.50%和0.131,ABC-Elman(人工蜂群算法与Elman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相对误差和标准差分别为1.98%和0.063。从各影响因子对大坝变形的贡献上看,水压分量占27.9%,温度分量占62.3%,时效分量占9.8%。ABC-Elman模型在建模效率、预测精度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较适合于大坝变形的建模分析,并可推广于大坝渗流、应力等监控模型中。  相似文献   
3.
基于云模型与证据理论的大坝安全综合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坝工作性态影响因素众多、属性的特征多样、相互关系复杂,对其安全状况的综合评估是一个典型的不确定性问题。充分考虑大坝安全评估过程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组合应用云模型和DS证据理论开展了大坝安全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研究。依据大坝安全评估多指标体系和安全等级划分标准,借助云模型实现D-S证据理论中基本概率赋值,进而基于D-S证据理论并加以改进,构建了大坝安全综合评估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评估实现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案例分析,验证了文中所述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实例表明,通过云模型和D-S证据理论在大坝安全综合评估中的组合使用,有效降低了评估过程不确定性对其结果的影响,为大坝安全多指标综合评估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郭芝韵  李丹  刘炳锐 《人民长江》2016,47(6):100-103
针对传统大坝变形监控模型的不足,在对人工蜂群(ABC)算法给予改进的基础上,开展了基于人工蜂群(ABC)与BP神经网络的大坝变形监控模型建模原理、实现方法以及工程算例分析研究。通过引进自适应比例和平均欧式距离,克服了标准人工蜂群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进而利用改进后的人工蜂群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与阈值进行寻优。算例分析表明,将改进后的人工蜂群算法与BP神经网络技术相结合,并用于大坝变形监控模型的构建,有效提升了模型的拟合和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NMEA-BP大坝变形监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思维进化算法(MEA)改进的基础上,开展了基于思维进化算法与BP神经网络的大坝变形监测模型的研究。通过引入小生境技术和思维进化算法,克服了BP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最优值、训练时间长和收敛速度慢等缺点,极大地提高了其搜索效率和全局搜索能力。通过进一步利用改进的思维进化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建立了NMEA-BP大坝变形监测模型,并用该模型对工程实例进行了拟合预测。结果表明,NMEA-BP模型有效提高了大坝变形预测的精度,能更高效准确的进行大坝变形监测。研究成果为大坝变形监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变形监测是大坝安全监测的必设项目,由于影响因子众多,常利用神经网络(如BP,RBF等)进行参数选取和模型建立。传统的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因网络结构简单、收敛速度快而被广泛运用,但其在预测中易陷入局部最优且参数选取不当会对其收敛性产生影响。因此,首先利用动态权重粒子群算法(WPSO)对RBF神经网络的3个参数(隐含层基函数的中心c、宽度d及隐含层到输出层的权值w)进行优化,建立基于WPSO-RBF的大坝变形监控模型,然后将WPSO-RBF模型作为弱分类器,采用AdaBoost算法进行集成,建立基于WPSO-RBF-AdaBoost的大坝变形监控模型。将该模型运用到工程实例中,实例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收敛速度快、分类精度高、泛化能力好,可建立较优的大坝变形监控模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