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4篇
轻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TD-LTE无线网络规划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通信遍及中国各地,可以说,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移动通信,移动通信已经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移动通信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的高度,是由于它本身应用了很多高新技术,TD-LTE作为先进的高新技术,已经被认为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主流技术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TD-LTE无线网络规划流程,并且对TD-LTE的覆盖及容量特性进行了重点分析,以及针对TD-LTE试验网络建设的覆盖及容量规划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Hummers法在制备氧化石墨烯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且存在废液难处理的问题。本文对浓硫酸、硝酸钠、高锰酸钾三种氧化剂的氧化效果进行研究,发现浓硫酸和硝酸钠对石墨的氧化作用非常有限,Hummers法中起主要作用的氧化剂是高锰酸钾,进一步用不含硝酸钠的改进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通过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表征方法证实该方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被氧化程度较高、含氧官能团丰富,可有效解决氮氧化物等有毒废气的产生,以及含硝酸根离子和钠离子废液难处理的问题,制备过程更为简洁、更加绿色环保,对大规模制备氧化石墨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孔祥佳  吴秋莹  谢勇  林埔  刘智禹 《食品与机械》2017,33(9):156-161,207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确定坛紫菜藻红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加酶量、超声时间、超声功率、pH、固液比对藻红蛋白得率和纯度的影响,并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固定pH为5.0、固液比为140(g/mL),同时选取加酶量、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为影响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坛藻红蛋白的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加酶量0.05g、超声时间40 min、超声功率为额定功率的90%(450 W)。该条件下藻红蛋白的得率和纯度分别为(1.808±0.007)%和0.460±0.001。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近些年钴系化合物类芬顿反应的常见机理,重点探讨活性物质(碳粉、复合纳米材料、络合剂、光敏有机物)、温度及pH等因素对钴系化合物类芬顿反应的影响,为实现高效降解废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分组业务流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移动通信空口带宽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为此,LTE选择了MIMO等技术以实现高带宽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传统釜式反应在盐酸金刚烷胺制备过程中存在的反应时间长、返混大等问题,通过连续流微通道反应器,以1-溴代金刚烷、尿素、盐酸等为原料对盐酸金刚烷胺进行了制备,其结构通过高分辨质谱(HRMS)和核磁氢谱(1H NMR)得到了证明。进而对其制备条件进行了考察,重点考察了反应物料摩尔比、停留时间、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等影响因素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当物料摩尔比为1∶4、反应温度为100℃、反应停留时间为15 min,产物产率可高达90%,为最佳工艺条件。该工艺极大地提高了此反应合成盐酸金刚烷胺的工艺转化率,为其工业化应用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气固流态化过程中流体和颗粒分别聚集,形成稀密两相,严重限制其传质效率和反应速率的提高。针对此问题,本工作设计了一种中空多孔结构的催化剂颗粒,通过模拟方法研究该颗粒对稀密两相气相传质与反应的影响,及其在稀密相间转换的时间尺度。结果表明,一定的流动强度时,在颗粒稀密相转换的时间尺度内,中空多孔结构的颗粒能够有效地在稀相存储反应气体,并在密相释放,为密相提供额外的反应气体,增强体系的整体反应效率。当催化反应速率高于传质速率时,在所研究的流动条件下中空多孔颗粒体系的反应效率比实心球形颗粒体系高出26.92%~29.55%。可以预见在稀密相分布更广的大型气固流化床反应器中,中空多孔结构的催化剂颗粒能够更为有效地提高反应器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8.
川西某化工企业硫铁矿制酸尾气中SO2浓度达不到《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132-2010)的排放要求,生产厂区随时面临被关停的风险。采用氨-亚硫酸铵脱硫新工艺,最大限度利用原有脱硫装置对原有工艺进行系统化改进。实践表明,改进后的脱硫系统稳定运行,尾气中SO2浓度小于200mg/m3,氨浓度小于80mg/m3,排放指标优于原有脱硫工艺,达到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