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被广泛关注,它不仅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严重时甚至还会引起感染者死亡,所以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技术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不同地区的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率,并综合分析了分子生物学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光谱学检测方法等优缺点以及发展现状,为研发新型快检技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采用纤维素酶法提取蜂花粉可溶性膳食纤维,分析其理化特性,并与酸提、碱提产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酶法提取蜂花粉可溶性膳食纤维最优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h,酶用量2.5%,pH 4。在该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4.11%,产品呈乳白色、粉体,荷花蜂花粉特有气味浓郁,膨胀力2.03 mL/g、持水力1.01 g/g、水溶性91.26%,含有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7种单糖组分,具有多糖特征吸收峰。与碱提、酸提工艺相比,酶提产品具有较好水溶性和感官品质,更易于应用在饮料类食品的开发中。  相似文献   
3.
虾类劣变机制及其天然生物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类属于消费者喜爱的水产品之一,但其货架期较短,因此探究虾类劣变机制和高效保鲜方法至关重要。近年来,研究学者发现微生物群体感应现象是影响品质劣变的因素之一。而天然生物保鲜剂可以很好的延缓品质的下降速度,减少资源浪费,在水产品保鲜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详细阐述了虾的劣变机理及其近年来国内外天然生物保鲜技术的研究成果,旨在为新型生物保鲜技术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成都市不同种类的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程度、耐药情况、毒力基因分布、基因分型情况,为成都市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流行及其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参照GB 4789. 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从不同种类的海产品中分离副溶血性弧菌疑似菌株,通过生化试验及16S r DNA测序进行准确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与其致病性相关的2个毒力基因,对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结果从采集的380份海产品中共104份样品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总检出率为27. 4%。药敏试验表明,97. 1%(101/104)的分离株具有耐药性,其中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95. 2%,99/104)。分离株trh基因携带率为12. 5%(13/104),tdh基因携带率为1. 0%(1/104); 104株分离株共分为38个ST型,其中ST1801、ST392、ST413型分离率较高,分离株未出现流行克隆群。结论流通过程中不同种类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率、耐药情况、毒力基因分布存在差异,可能与养殖环境、运输条件等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