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1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用油脂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 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地沟油、转基因油脂等食用油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其相应的检测技术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另一方面, 现有的油脂质量检测技术存在着操作繁琐、耗时、有机溶剂消耗大、对人体和环境影响大等缺陷, 难以满足现代分析快速、便捷、绿色、环保等要求, 也无法实现油脂加工过程的动态监控, 因此具有快速检测和监控能力的近红外检测技术等逐渐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本研究对目前关注度较高的油脂常规质量检测指标的快速检测、油脂中转基因检测技术和地沟油检测方法进行简要概述, 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为食用植物油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国标中食用磷酸的两种检测方法:重量法和容量法,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详细探讨了容量法的检测原理,并对三个化学计量点时磷酸基本单元的确定、磷酸浓度的计算方法以及指示剂的选择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以期对广大从事油脂检化验工作的同行们有一些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PAEs)是塑料制品加工中常用的添加剂,食用油、乳制品等食品行业大量使用塑料包装材料,存在塑化剂泄漏风险。本文以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为典型的塑化剂目标分子,通过量化计算筛选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单体;采用一锅法自由基聚合得到含DINP的分子印迹聚合物(DINP-MIP),其对DINP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饱和吸附容量为8.61mg/g,是非印迹聚合物(NIP)的2倍以上。将该分子印迹聚合物修饰丝网印刷电极(SPE),获得了可快速检测塑化剂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DINP-MIP/SPE)。在DINP浓度为0.05×10-6~0.7×10-6mol/L范围内,检测电流差与浓度具有优异的线性规律,DINP检出限可达0.117mg/kg。在实际食用油检测中,空白加标回收率为104.9%~106.6%,标准偏差RSD为4%~6%,表明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在塑化剂快速检测中具有优异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和生理活性与橄榄油相似,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5%以上,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特种食用油。油茶籽油中含有约1%的不皂化物,主要包括生育酚、甾醇、多酚、角鲨烯和类胡萝卜素等,这些生理活性物质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功能。但目前对这些微量物质的具体种类和相应含量还缺乏较系统的研究,本文概述了油茶籽油中微量物质的种类、含量和检测方法,及其在不同加工条件下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油脂固体脂肪含量测定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油脂固体脂肪含量测定过程中几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冷却速度、恒温槽的控温精度和不同室温下测定时油样从低温槽到仪器的转移时间等,以及这些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冷却速度对测定结果有显著影响,快速冷却会使测定结果偏高,而慢速冷却则会使测定结果偏低;恒温槽的控温精度对测定结果也有较大的影响,当温度相差0.8℃时,测定结果误差会超过2%;室温和油样从低温槽到仪器的转移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也较大,当室温高于测定温度,且停留时间较长时,会使测定结果偏低;反之,则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相似文献   
6.
天然维生素E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抗氧化性,大量富集于油脂脱臭馏出物中。本研究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大豆油脱臭馏出物(SODD)中的天然维生素E进行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VE含量。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蒸馏温度210℃,刮膜转速450 r/min,流量为3.7 g/min,压强为10 Pa,此条件下可制备得到质量分数达40%的天然维生素E产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花生粕中提取的花生蛋白为原料,分别使用Alcalase、Protamex和Papain酶解,研究不同酶解时间酶解产物的水解度、三氯乙酸中可溶性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Alcalase、Protamex和Papain酶解花生蛋白的酶解产物的水解度先逐渐增加后趋于稳定,三氯乙酸中可溶性氮含量先增加后减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先增加后有小幅降低。不同酶的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性能与其水解能力并不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8.
不同熔点棕榈油脂肪酸组成和SFC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七种不同棕榈油脂肪酸组成及在0℃~25℃(5℃间隔)温度下固体脂肪含量(SFC)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熔点降低,棕榈酸含量有逐渐降低趋势,而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则逐渐上升;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减少,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逐渐升高;低熔点棕榈油营养价值要比高熔点棕榈油高;在不同温度段,SFC值增加幅度有所不同。该试验为棕榈油进一步深加工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和原子荧光光度计(AFS)两种检测方法测定油脂中总砷的关键点控制和差异性。对葵花籽油、大豆油、油茶籽油、玉米油、花生油5种油脂及其加标样品进行微波消解,并分别采用ICP-MS和AFS法测定样品中总砷的含量。结果表明:选择国产UP级硝酸,控制赶酸温度140℃,赶酸余量0. 5 mL,赶酸时间2 h左右,以及AFS法检测时加入10%100 g/L硫脲+抗坏血酸溶液延长反应时间至1 h,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ICP-MS和AFS法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 7%~104. 2%、92. 6%~105. 0%。研究发现优化后的两种方法检测油脂中总砷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癌症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其在预防和治疗癌症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癌细胞的侵袭力,但其机制尚不明确,因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对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癌症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综述,以期为临床上癌症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