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5篇
无线电   3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 要:移动端加载动效是降低用户等待焦躁感的重要方式,探究其设计要素如何影响等待 焦躁感对于设计创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时距知觉来表征等待焦躁感,通过预期式实验范式 和时距复制法,以设计要素速度、样式为自变量进行模拟情境下被试的时距知觉对比实验。实验 结果表明:移动端加载动效均对降低等待焦躁感产生正向影响;动效速度主效应显著,加速条件 下用户时距知觉最短;加载动效速度与类型交互作用显著,加速与卡通类组合的加载动效时距知 觉最短、匀速与文字类组合的加载动效时距知觉最短,减速与 3 种动效样式组合对时距知觉的影 响无显著差异。个体的时距知觉与加载动效速度和样式有关,通过对速度与样式的合理组合能够 有效降低用户时距知觉,减少焦躁感,由此提出了基于科学实证的移动端加载动效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 organic Frame work,MOFs)在气体吸附与分离、荧光、催化和磁学等方面已体现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选择Zn(Ⅱ)为中心离子,以2,5-二(2,4,6-三羧基苯基)-1,3,4-二噁唑为第一配体、邻菲啰啉为第二配体,成功合成了n[Zn_4(C_(10)O_8H_2)_2(C_(12)H_8N_2)_4·4H_2O],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晶体的分子式为n[Zn_4(C_(10)O_8H_2)_2(C_(12)H_8N_2)_4·4H_2O],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晶胞参数为a=18.5792(14)?,b=18.5792(14)?,c=14.0959(12)?,α=90°,β=90°,γ=90°。在结构中,该配体采用螯合配位、单齿配位和桥连模式连接4个Zn~(2+),形成了二维层状结构,最后通过邻菲啰啉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使配合物延伸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由于Zn离子属于d~(10)电子构型,与邻菲啰啉之间存在大的共轭体系,因此,在光学性上表现出特异性,在离子识别方面存在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由于脑电信号(EEG)的非平稳性及个体差异性造成的情绪识别模型在不同时间、不同被试间泛化性能低的问题,提出全局域适应与相关子域自适应串联系统(SS_GDAN_RSAN)模型来实现跨被试的情感识别。将整个情感识别模型分为特征提取器、全局域分类器和子域域分类器。首先在浅层神经网络中由特征提取器和全局域分类器产生域不变表达,通过最小化源域数据分类损失及源域与目标域数据的分布差异损失进行全局域自适应;其次在深层神经网络中,基于局部最大平均差异度量源域和目标域中相关子域数据的分布差异,通过最小化源域数据分类损失和子域自适应损失训练子域域分类器,进而捕获每个类别的细粒度信息实现子域自适应。实验结果表明SS_GDAN_RSAN算法简单有效,在多对一的跨被试迁移实验中识别率达到84.05%±5.91%,在单被试跨时间迁移实验中识别率达到91.66%±7.32%。与传统分类器模型相比,SS_GDAN_RSAN对跨被试、跨时间情绪分类任务泛化能力的提高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夏雨  陈德媛  陈兵  张岩  李梦凡 《传感技术学报》2019,32(10):1457-1461
提出了一种由双通道滤波器构成的砷化镓光子晶体压力传感器,利用波导与腔耦合实现窄带滤波,双通道分别实现压力探测和温度探测的功能。以室温25℃、0压力的情况作为参考,在温度为-25~45℃、压力为0~2GPa的范围内,根据滤波器的滤波波长分别与温度和压力之间的线性变化关系,探测温度和压力。同时还分析并比较了极端温度情况下滤波波长的变化,确定温度变化对压力测量造成的影响,在较恶劣的情况下温度变化不可忽略。分析得出未考虑温度响应的压力灵敏度约为16.6nm/GPa,消除温度响应后压力灵敏度约为15.9nm/GPa,品质因子高达5696。  相似文献   
5.
基于事件相关电位的脑-机接口系统难以检测大脑的空闲状态,限制了被试在任意时间输出指令的自由。利用欧德堡范式同时诱发N200电位、P300电位和瞬态视觉诱发电位。根据瞬态视觉诱发电位的频域特征区分大脑的工作状态和空闲状态;在工作状态下利用N200和P300电位的时域特征识别被试的控制意图,从而构建异步的脑-机接口系统。通过对7名健康被试进行发送指令与观看视频反馈两种状态的实验,实现大脑的工作状态和空闲状态之间的切换。该方法识别大脑状态或者意图的准确率为98.21%,与基于事件相关电位识别空闲状态的方法相比提高了50.89%。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综合利用养殖暹罗鳄资源,本文从营养质量、食用质量和技术质量三方面评价了养殖暹罗鳄不同部位的肌肉品质,以期为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尾肉蛋白质含量(20.25%)高于腿肉(18.70%)和体肉(18.36%),但其总氨基酸含量为70.47%,低于腿肉(72.17%)和体肉(72.58%);尾肉的粗脂肪含量(0.98%)高于腿肉(0.70%)而低于体肉(1.12%),不饱和脂肪酸比例(68.22%)显著高于体肉(66.66%)和腿肉(64.91%),EPA与DHA总比例高于体肉而略低于腿肉;各部位肌肉富含Ca、Fe元素,其中腿肉的微量元素最为丰富。通过系水力、蒸煮损失、pH、羟脯氨酸含量、肌原纤维断裂指数(MFI)几项品质指标检测,发现呈现白色的尾肉嫩度最佳,红色肉的腿肉次之,粉红色的体肉肉质较差;质构分析发现硬度、胶粘性、咀嚼性及回复性呈现腿肉尾肉体肉的规律。以上结果表明养殖暹罗鳄肉是一种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很高的优质新型肉类,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再制干酪为研究对象,探究再制干酪在不同乳化温度下(80℃和85℃),从乳化开始到结束(5~30 min),再制干酪功能特性(融化性、油脂析出性)、质构特性、流变学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乳化时间延长,产品的融化性及油脂析出性呈下降趋势,乳化过程中85℃再制干酪的油脂析出性显著高于80℃再制干酪(P<0.05)。干酪的质构特性随着乳化时间的延长整体呈增大趋势,其中85℃干酪胶着性和咀嚼性显著增大(P<0.05),85℃再制干酪的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均大于80℃。两种加工温度的干酪在相同乳化程度下干酪的储能模量(G’)均大于损耗模量(G”),0.1~10 Hz内G’和G”都随频率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干酪的微观结构显示,乳化5~15 min时脂肪球数量大大减少且直径减小,分布更加均匀,蛋白质基质更加光滑,干酪结构更加致密;但乳化20~30 min时干酪的微观结构呈蜂窝状,即奶油化反应过度。因此,再制干酪加工过程中乳化时间短,奶油化反应不充分;再制干酪乳化时间过长会使质地发生不良变化。再制干酪乳化反应过程中,蛋白质-蛋白质和蛋白质-脂肪的相互作用增强,产品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8.
李明泽  侯溪  赵文川  王洪  李梦凡  胡小川  赵远程  周杨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2,51(9):20220457-1-20220457-20
非球面光学元件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微电子装备、光学精密测量、激光光学等诸多领域。光学元件表面缺陷将影响光学系统性能,而表面缺陷控制需要相应检测手段,高分辨率、高精度、高效率光学表面缺陷检测仍存在技术挑战。文中综述了光学元件表面缺陷类别、评价标准及检测方法,重点探讨了非球面光学元件表面缺陷检测技术及其应用范围,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表面缺陷检测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以牛乳乳清蛋白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热加工工艺(72 ℃/15 s、75 ℃/15 s、80 ℃/15 s、85 ℃/15 s)对巴氏杀菌乳乳清蛋白中3 种活性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乳铁蛋白)的影响,以及测定并分析杀菌温度对各样品菌落总数和嗜冷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加工强度的提升,牛乳中的菌落总数随之减少,当杀菌温度在80 ℃以上时牛乳中的菌落总数小于10 CFU/mL;当杀菌温度在72 ℃以上时样品中的嗜冷菌数均小于10 CFU/mL;72 ℃/15 s 和75 ℃/15 s对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乳铁蛋白影响较小,当杀菌温度达到80 ℃以上时,巴氏杀菌乳中的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乳铁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热加工的时间和温度与乳清蛋白的关系密切,72~75 ℃/15 s 的热加工工艺能更好地保留乳清蛋白中的3 种活性蛋白。  相似文献   
10.
采用酶解法提取冷冻罗非鱼头中的鱼油。以鱼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对酶解提鱼油工艺进行优化。确定的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2.5 h、复合蛋白酶添加量1.25%、料液比1∶1、酶解温度56℃,在此条件下得到的鱼油提取率为81.3%,经小试实验鱼油提取率达到80.4%。粗鱼油经过活性白土脱色和过滤除杂,得到的精制鱼油理化指标除碘值外均符合SC/T 3502—2000精制鱼油一级标准。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精制鱼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鱼油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72.15%),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占36.04%,主要为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占36.11%,主要为亚油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